第689章 接見與授官(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崇綸相隔不遠的李鴻章和兄長李瀚章,隨著同行的劉坤一閒聊著。
自從武昌城被討虜軍攻破後,無路可去的李鴻章便跟隨曾國藩一幫家鄉子弟親朋一起投降了聖國。
經過二個月的無所事事之後,他本以為會與其他的普通滿清降官一樣,就在湖北武昌府就近安排個打雜的閒職,做做幕僚一般替聖國官員出出主意,要慢慢地等待出頭機會。可沒想到,沒過多久,駐紮在武昌府城的討虜軍將領,甲七師師長彭玉麟和副師長林始發不知從哪裡得知他是安幑人士,便將他要了去,充任甲七師師部參謀,隨同甲七師前往菏南和安幑一帶攻城掠地。
李鴻章想著這天下看樣子也終究要全部歸聖國所有,自己想要做一番事業,光宗耀祖,除了選擇投靠聖國外,別無它途。既然投靠了聖國,便好好立功,早日出頭吧。經過他這兩個月的暗中觀察與瞭解,有一點可以確定,那便是那位聖王是真的想要招納讀書人!
而且,他注意到,這賊兵叛軍出身的聖國,根本就沒幾個讀書人,因此才會對讀書人如此渴求。大概那位聖王也意識到,想要治理好這天下,唯有掌握和依靠讀書人才行。而自己,正是聖國急需的讀書人,又有滿清官府地方官員的任職經歷,正是對方招募的重點。
於是,李鴻章打起精神,滿懷希望地跟隨彭玉麟前往北方作戰前線。
還真別說,他這一去還真就立了大功,不但一路行軍參謀,協助安排佈置好後勤保障等閒雜事務,還一眼認出了假扮普通清兵想要逃跑的滿清大員、左都御史袁甲三。
不但如此,李鴻章還向師長彭玉麟獻策,派兵前往不遠的袁甲三老家,將他的老母親、兄長和子侄血親請來,成功將袁甲三勸降。
於是,立下大功的李鴻章,不但得到彭玉麟的重視,將自己被俘虜的兄弟全部解救出一期投靠了聖國,還被彭玉麟推薦,至中華帝國的國都聖京,接受帝國皇帝的召見。
就這樣,李鴻章和兄長李瀚章,一同來到了聖京。
他本以為到聖京,也就是走走過場,最多被皇帝召見勉勵一番,然後被派往地方,安安份份地當一名知府或者運氣好點當名道員了事。卻沒想到,此番來聖京,竟然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先是搞個另類的科舉,考試了一番,李鴻章沒想到自己老老實實寫出自己的所知所想,竟然被選為探花。他立刻意識到,這帝國的皇帝,還真的完全與滿清的皇帝不一樣了。
透過這次的考題,李鴻章大概猜到一些端倪。而等他和其他官員被安排進入聖京織造局參觀,看到那些西洋機器,聽到那名執事所介紹的,新式西洋機器與舊式紡織機比較之後,他更加斷定,這是帝國皇帝特意的安排。
其目的,便是讓他們這些官員長見識,同時也是考察他們,給他們啟示:帝國需要的,是發展基礎工業,興辦實業的官員,而這途徑,便是學習洋務、開展洋務,引進先進的機器裝置,興辦工廠。
不過,回想起剛才看見的那一幕幕,儘管李鴻章已經提前有了心理準備,還是不禁為之驚歎不已,實在是太過震驚了!
這仿製的洋人機器,實在是效能驚人!他知道,洋人的機器裝置五花八門,這回皇帝命人組織他們看的,只是織造局裡面的新式繅絲機和新式提花織機。可單單這兩樣,便能徹底將一個連年虧損的織造衙門變成年盈利二百萬兩銀子的工場,李鴻章不由得驚歎這西洋機器對於這個絲織業巨大的影響力。
這還只是江寧一帶的絲織,換了整個江南,整個華夏,又該如何?還有棉麻織布!單單從衣服這塊,便得對整個華夏帶來多大的衝擊?若是再加上各行各業,這西洋機器對華夏的衝擊,得是多麼的驚人和恐怖?
李鴻章突然又覺得慶幸!若是沒有帝國的皇帝,怕是到現在,這些洋人的機器還在華夏國土之外,不斷地生產各類低成本高利潤的物件,再推銷到華夏來,賺取華夏的財富。換了原本的滿清,李鴻章不敢想象下去了。
難怪滿清朝廷堅持不肯放開通商口岸,堅持多年也不肯與西洋列強重新修訂合約,若不是這樣堅持,怕是用不了幾年,整個滿清國土都已被洋人的產品侵佔了。不過,儘管如此,以朝廷的軟弱,和滿清皇帝以及滿蒙王公貴族們的死要面子、實際懦弱怕事的性子,應該撐不了多久,只怕洋人再隨便找個藉口再發動一次戰爭便會屈服,到時候,只怕整個華夏鋪天蓋地地都是洋人的產品了。
而且,若還是像以前一樣,光靠閉關鎖國般的抵擋是沒有用的。抵擋一年兩年,五年十年,難道還能抵擋一輩子?更何況還是私自流入的洋貨,更讓朝廷連關稅都收取不到。李鴻章是個明白人,他自然清楚,唯有自己也能生產不遜於洋人的貨物,才能抵擋洋貨的大規模入侵。
因此,帝國此舉,大力引入西洋機器,開辦工廠,發展洋貨,實在是一個自強的唯一方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鴻章感覺自己抓住了什麼。
這次來聖京參觀之前,他還只是想著要做一名造福一方百姓、流芳名於世的好官,一展自己的抱負,“修己以安百姓”。可沒想到,一場另類的科舉考試上的考題,提醒了他,讓他意識到,這個時代與以往都不一樣了,光像自古以來的賢官,死守陳規,照著四書五經修身養性教化百姓還是無法造福一方,只有適應當今世界潮流,順應大勢,才能有所作為。
而這透過這次對聖京織造局的參觀,那名執事對新舊繅絲織機的對比,一下讓他大開眼界,視野豁然開朗了。並且,他想得更深,引進和大力推廣發展先進的西洋機器,是非常好重要,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製造這些機器,擁有一批有能力仿製這些機器的國人,掌握這些技藝,才是根本。
李鴻章第一次察覺到自己學識不夠了,他迫切地想了解西洋諸學。
正當他胡思亂想之際,參觀結束了,有討虜軍士兵引著眾人走出絲織廠房,前往聖京織造局的原衙門前殿。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一個熟悉的面孔從李鴻章面前經過,李鴻章愣住了:想不到他也來了!李鴻章不由得心頭湧起一股怒火,繼而,卻變為一股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