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說其他地區沒有多餘的兵力,而是有兵,但不多,而且太分散,要集結起來,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最關鍵的是,這些兵誰都知道,沒什麼戰力,上了戰場,莫說克敵,不添亂潰營已經算不錯了。

軍機大臣杜翰開口言道:“皇上,微臣在軍機行走,已經近年餘,我大清軍力弊端,主要在於軍隊部署過於分散。我大清朝廷自從平定三藩之後,好像從未一次性調集過二十萬以上的大軍過,不但綠營兵分散各地駐守,嚴格監視防禦地方,指揮零落散離,互不統率,互相牽制,不能集中起來;連八旗兵都是四處分開駐防,軍隊數量有限,面對如此多的反賊,如之奈何?”

杜翰的一番話,可謂字字誅心了,一下說道了滿清的骨子裡的痛處。

眾人聽得暗自點頭,但明面上,又不好開口附和。肅順看了杜翰一眼,心中暗自冷笑,杜翰所說這些弊端,其實他早清楚,而且,他相信,其他人也早就清楚,但卻始終沒有人提出來。也就杜翰有個好爹杜受田,皇上最為敬重的恩師,否則單單剛才說的這番話,足以讓他下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笑這杜翰身為漢人,有些不清楚旗人的想法。其實,大清朝的軍隊佈置之所以這樣,身為滿人的肅順很清楚。

根本原因,就在於大清的是滿旗貴族的大清,最多再加上蒙古貴族,大清的核心力量滿蒙人口太少,能組建的軍隊數量十分有限,大清歷代以來,都不敢讓完全的漢人武裝——綠營兵——數量過於龐大,這對大清來說太過危險,因此,綠營的數量受到嚴格限制。

而偏偏是八旗兵又武備鬆弛,毫無戰力,這樣一來,整個大清,雖然有近十六七萬的旗兵,五十萬的綠營兵,但如今卻陷入無兵可用的境地。

哦,對了,已經沒有這麼多了,南方几省的八旗兵和綠營兵,已經前前後後被粵賊擊潰十餘萬,加上這兩年與長毛賊兵廝殺消耗的十餘萬,整個大清,只有十萬餘八旗兵,綠營兵也只剩下三十來萬了。

肅順不由心中一陣咯噔,難道,大清真的要無力迴天了麼?

這邊,咸豐聽著杜翰的一番話,也是心中暗怒,不過,看在已故恩師的面上,強自忍住,沒有呵斥對方。但聽完了,心中一怔,自己這師兄說的,還真是大清的致命弊端啊。

但咸豐心中卻是苦笑,登基四年了,四處反賊戰亂,朝廷用兵捉襟見肘,他豈能不知道這個弊端?但身為大清的皇帝,自然要維護滿族的利益,先帝傳位的時候,便特別交代說起過,滿蒙旗兵總共才20萬的情況下,漢人的兵力,不能超過80萬,這是鐵律,否則,勢必會出現漢兵尾大難掉、無力掌控的局面。

因此,就算是長毛叛亂,自己四處調兵,也只能調集數萬兵力前去圍剿。一方面,錢糧難以籌集,另一方面,實在是無兵可派啊!

後來,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局面,但又不能徹底改變祖制,便下了詔令,命各地興辦團練,對抗長毛賊兵。本來,糊南一地的曾國藩辦得還可以,但沒想到,打跑長毛,又迎來粵賊,曾國藩更是三下五除二地被粵賊給擊潰了,身死武昌。

看來,這團練也不是好辦法啊,各自為戰,解決不了大清缺兵的根本問題。

不過,杜愛卿的話,雖然難聽,卻說中了朝廷的實際。

既然如此,不如趁著今天軍機大臣們都在,議一議這改變祖制,擴兵的問題!

想到這,咸豐拿定主意,朗聲道:“杜愛卿所言,雖然有些誅心,但卻說到了朝廷用兵的根本。朕細細思慮,正是朝中無兵可派!因此,朕決定,全力擴兵,大清生死存亡,朕要搏上一搏!”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