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大半年前,分得了水田,榮家從此有了奔頭。
不但榮家,整個村裡皆是如此。
原本,他們獅子鋪的百餘戶人家,總共才二三百畝不到的水田,除了三四戶人家有十餘畝水田,其他的都是兩三畝田,甚至像榮家這樣,只有一畝多田或者根本就無田的人家,不在少數。
窮哈哈的村子,貧苦的百姓,突然間變了樣。原本都是靠租種鄰村的田地生活,如今忽然自己有了幾畝地。整個獅子鋪的百姓,個個都臉上笑開了花。
自己的水田,種出來的糧食,上交少量的糧稅給鎮公所後,剩下的大頭都是自己家的。這樣的日子,不正是祖祖輩輩盼了幾輩子都盼不到的事情嗎?
榮維善一家也跟村裡其他人家一樣,忽然間有了盼頭。
一分到田,便忙開了,全家上陣,將水田給翻了一遍,又從鎮上賒了點油菜種子,趕緊種上油菜籽。同時,在上坡上,房前屋後地開始積肥。
雖然暫時還是沒有收穫,但這人有了盼頭,就是完全不一樣了。靠著鎮公所送的那袋米和半袋面,因為要支撐到開春有收成,榮維善仍然是每天吃九成野菜半成米的湯水,肚子咕咕餓得直叫喚,但卻渾身充滿了勁頭。
而就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鎮公所又推出修水渠和修鎮道的事情,讓各家各戶出勞力幫忙,不包吃但每天以一斤半米結算。
大喜過望的榮維善,忙勸止了榮母不要再摸著紡紗織布,自己跟村裡一群壯年一道,去鎮公所報到,參加修水渠、修鎮裡的道路。
靠著這每天的一斤半米,榮維善一家四口終於可以喝個半乾的粥飯了。每天傍晚下了工,用布袋領著一斤半的米回家,看著弟弟妹妹歡欣雀躍圍攏來迎接自己的時候,榮維善感到作為一家頂樑柱,能給家庭帶來溫飽的快樂。
就這樣熬過了開春。
榮維善正愁著沒錢買穀子做種,鎮公所的副鎮長又下到村裡來,通知每家每戶都可以先從鎮公所的倉庫借穀子做種,還派鎮上的農民教習所裡的教師,教導村裡人育種的技巧,兼帶著還讓大家跟著學習認識了幾個字。
在鎮裡農民教習所的教師幫助下,榮維善和村裡的百姓都育好了秧苗。那段時間,榮維善每天看到那一小塊長勢誘人的秧苗,綠油油地生長著,他心裡也癢癢的。
春天真好!
很快,榮維善帶著弟弟妹妹一道收割了種在田裡的油菜籽,打了近二百斤油菜籽,留下五十斤榨油自家吃,其餘的,榮維善都賣給了鎮公所的典庫,哪怕是鎮公所的買價比鎮裡市集上要便宜十文錢。
榮維善是個感恩的人。
鎮公所幫了他們榮家這麼大的忙,他覺得不能因為售價高,便將油菜籽賣給別人。
收割完油菜,便要插秧種植早稻了!
因為榮母眼睛看不見,弟弟妹妹又太小,榮家就榮維善一個勉強算得上是壯勞力。開墾幾畝水田,已經來不及了。這時,駐守在村裡的鎮公所裡的副鎮長,又從別的村借來兩頭牛,借給村裡人家輪流翻地。
驚蟄一聲雷,伴隨布穀鳥聲聲啼叫,榮全家出動,終於將家中的四畝八分田的秧苗都插好了。
緊接著,便是每天辛勤的勞作,四畝多田,榮維善重複在間苗,除稗草,澆糞肥,灌水等勞作之中。每天揮灑著汗水,卻笑容滿面。
看著秧苗一天天長高長壯,變成了稻子,拔節,開花,抽穗……,榮維善心裡那種喜悅,無以言表。
如今已經是五月裡,東安位於湘南,水稻成熟較早,榮家的早稻已經開始抽穗了。
這天,榮維善剛從地裡勞作回來,忽聽弟弟妹妹跑來說:“大哥,有大喜事!鎮上鎮公所旁邊,成立了一家醫務所,有一名醫師,是從永州府城分來的,聽說醫術高明,鄰村的失明的婆婆據說去看了下眼睛,竟然治好了!明天咱們把娘也送到鎮上的醫務所去看看吧。”
“真的?”榮維善大喜,最近每天在地裡勞作,早出晚歸,都沒聽說鎮上有什麼訊息。“醫務所,是坐堂大夫還是郎中?若是真能將孃的眼睛治好,可就太好了。行,明天就送娘去鎮上看看。正好,賣油菜籽的錢,還掉以前的舊債,還剩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