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永州土改試點(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每個村小隊,若勞力過多,便均可向上一級的村裡,租耕未分配完多出來的田地。再由村小隊轉租或安排二十五戶合力耕種,所得收成納入村小隊的小庫。
若是村小隊勞力過少,亦可將本小隊田地出租給村裡,再由村裡安排。
每家每戶自行就食。平常紅白喜事或本村小隊節假日聚餐活動,均由村小隊操辦,費用由小庫出資。
鰥寡孤獨殘廢等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也由“小庫”開支撫養。
而每家每戶,如在城裡營生,無法耕種田地,則可將土地租給村小隊,又村小隊再行安排。
其他村與鄉里,鄉與區裡,區與縣等各級亦然,都可如此租與轉租,靈活便利。
五是戶口婚姻制度:每家每口均需登記戶籍,聖國子民鼓勵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不反對納妾。但凡多一妾者,每年繳稅增加一成。
廢除封建買賣婚姻,婚姻雙方自願原則,在聖國當地鎮以上機構登記造冊,方為合法。非法婚姻雙方除解除婚姻外,需浸豬籠十天,以示懲戒。
聖國的地方村鎮子民,必須至鎮以上機構進行登記落戶,擁有戶籍,方可得到村鎮分配的田地,共享當地聖庫。未有戶籍之人,均當成敵方奸細,抓捕送工礦,集中勞教,直至通知親屬前來保釋落戶為止。聖兵可集中辦理集體戶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聖國從鎮以上機構,均設立一醫館,招收培養中西醫,為鄉民治病。除此之外,還需督促本鎮衛生,防範瘟疫等事務。
六是建立地方農民教習所制度:每鄉設立一家小型農民教習所,對外宣傳小教堂,晝夜開展教習活動。
每個禮拜的禮拜一至禮拜六,白天教習當地十二歲以下幼童,無論男女,啟蒙各類國學和西學;夜晚一個半時辰,則教習當地鄉民識字、種植、養殖和軍事技能。
每週的禮拜天,則由鄉長和聖教教眾一起,分赴各村,組織鄉民開展講道理、批清妖、促生產、謀幸福等一系列的憶苦思甜活動。
每鎮成立一家中型農民教習所,簡稱中教堂,亦是晝夜開展教習活動。白天教習當地十二歲至十五歲少年,無論男女,重點學習西學各科;夜晚,則教授本地鄉民中的手工匠者,識字和謀生技能。
每縣又成立一家大型農民教習所,日夜開展教習活動。從每鄉、鎮選取優秀聰慧少年或鄉民,集中統一教授各類知識,考察合格後,派往州府重地或聖軍之中,委以重任。
同樣的,無論中大教堂,每週的禮拜天均需開設心靈洗禮教育!學習滿清入關以來的種種歷史,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四川大屠殺後發生“湖廣填四川”,“不隨本朝制度剃髮易衣冠者,殺無赦。”一直講完清初的大屠殺政策和天災人禍等使華夏人口由明朝的五千一百多萬下降到一千多萬。
講習的重點就是揭露滿清的屠殺漢人、回人、苗人的嘴臉,撕開漢人的苦難歷程,呼籲被“滿清閹割了骨氣廉恥”的漢族兒郎起來抗爭,加入太平聖軍推翻滿清,爭取自由和幸福。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