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當日,文天祥就持著許夫人的信物,帶著任偉和趙大、趙虎從海康沿海,乘海戰船往福建泉州去了。

其後月餘,雷州各地離開雷州回往故土的百姓越來越多。

戰火焚燒過後,廣南西路終於再度浮現些許生機。

趙洞庭的條條政策也相繼頒佈下去,每日裡,海康縣內到處都張貼著告示。

百姓們回去以後,仍可憑地契從官府手中要回老宅。而那些各城之中空餘出來的房屋,則是盡歸官府所有,被趙洞庭劃到國務院財務部下面的住房管理司統籌管理。百姓們想要遷居到城內的,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從住房管理司購買,當然,數量有限。

而各城修繕房屋的任務,趙洞庭則是派給了房建局。

這也解決了不少百姓的工作問題。

趙洞庭很明白,光靠種地,國家是沒法太興盛的。他卻是有意將士農工商全面發展起來。

或許就現在的局面而言,這顯得有些急躁。但只要隨著時間流逝,各方各面總會正常運轉起來。

如果不趁著現在百廢待興的時候將大概基調定好,等到時候,再想改,就麻煩許多了。

而僅在解決房屋問題之後,趙洞庭又下政令,再度擴建渡口,鼓勵海運。

為此,他甚至將世界地圖都畫了出來,公之於眾。

全新的世界觀浮現在大宋的百姓們眼中,這在民間興起軒然大波。

無數人這時才恍然,原來世界是這個樣子的。對趙洞庭,更是佩服如天人。

天知道皇上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有許多不甘寂寞的青壯在利益的誘惑下紛紛出海,很快便有船廠在渡口周圍各處成立起來。

這又解決不少人的工作問題,還為大宋朝廷增加了稅收。

對此,最為高興的顯然是陳江涵無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洞庭的種種新點子,彷彿讓他看到金錢滾滾向國庫而來的場面。

這些天,各種申請開辦香料、布匹、瓷器作坊的文書如同飛雪般遞到了財務部。

雷州興起經商熱。

這其中,自然也有趙洞庭的影子。

他有刻意讓人在民坊間造勢,說出海經商如何如何能夠賺錢。

下海浪潮就是這麼突然興起來的。

這讓得趙洞庭彷彿看到前世的那個年代。

要想發財,就得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