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念著禱文的趙洞庭卻是忽地眼中發亮,好似醍醐灌頂。

他突然想到該如何凝聚民間和軍中的向心力了。

國旗、國歌啊!

大宋軍旗繁複,但卻並沒有正式的國旗。

國歌就更不用說了。

中國最早的國旗,還是在明朝時才出現的。

在朗誦經文聲中,趙洞庭處於半出神狀態的將禱文唸完,向著烈士碑和義士祠跪倒。

他心裡已經在琢磨將國旗設計成什麼樣子了。

天壇下,大宋將士、群臣盡皆跪倒在地,連楊淑妃、穎兒、趙昺都跪倒。

他們對天有著格外的虔誠。

眾道士、僧人的唸誦經文的聲音嘎然而止。只有無得不為所動。

他雖然仍然盤坐在老龜背上,但彷彿靈魂已經飄蕩到空中,整個人如磐石般沒有絲毫顫動。

低沉的經文自他嘴裡唸叨出來,有著直潤人心的力量。

這是內力高深至極的表現。雖是念經,但已經算得上是種音功了。

九叩首。

當趙洞庭站起身來時,祭天祈福便算是完成了。

他沒有再說什麼振奮人心的話,徑直走下天壇,而後率眾臣往山下而去。

定軍山上很快空蕩起來,僅於數百傷殘老卒和無得。

無得始終沒有睜眼,似乎真要將滯留在這裡的亡魂全部超度了去。

但到底有沒有亡魂,誰又能說得明白呢?

趙洞庭也沒有去打擾他,請他去宮中做客的意思。

他不懂那些高深莫測的東西,光是想想,也不覺得和無得會有什麼共同話題。

他超度他的亡魂,他做他的皇帝,互不干擾,這樣就挺好。

再回到海康,已是正午了。

眾臣散去,趙洞庭帶著楊淑妃、穎兒、張茹、趙昺回到寢宮。

有宮女端著膳食到寢宮內。

趙洞庭匆匆用過膳,就準備回房間去畫他的國旗。但這時,趙昺卻是突然將他叫住,“皇兄。”

他較之趙洞庭也就小兩歲,現在看起來雖然仍舊稚嫩,但倒也能勉強算是個成年人了。

皇室的孩子都早熟,趙昺也這樣。表情嚴肅,還真像是那麼回事。

趙洞庭見他鄭重其事的模樣,微愣,“有事?”

趙昺躬身道:“趙昺請求皇兄賜予封地。”

“嗯?”

趙洞庭露出驚色,隨即皺眉道:“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他看向楊淑妃,發現楊淑妃也是訝然。顯然,這事趙昺並沒有和楊淑妃提及過。

或許這終究是因為楊淑妃不是趙昺的親孃吧,趙洞庭心裡微微嘆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