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恩完之後,心想,當年五胡亂華,可是殺害了不少漢人,這全都是因為晉亂南遷。

漢人政權走了之後,在北方几乎就是胡饒下。

雖然這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不過起來,其對經濟、科技、文化的破壞相當的巨大,沒有幾百年是恢復不過來的。

有人研究,當初蒙古人進攻西亞,對農業造成的破壞,到現在也才恢復到百分之六七十!

這可都已經過去多少年了?

由此可見戰爭的破壞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楊恩完之後,這些人都陷入了沉思,有些人看著楊廣,不知該些什麼。

這時虞世基想了想道:“要經略遼東,的確比經略嶺南要重要得多。

不過眼前的重點是西域,要經略遼東以北,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而且肯定要與攻打高句麗結合起來,要有一個統籌的方案!現在似乎還用不著考慮!”

這時楊倓急著又道:“曾祖父當年攻打高句麗,無功而返,這……”

他剛到一半,突然發現楊廣的臉色變了,忙意識到自己錯話了,就立刻打住了口,不再言語。

楊恩怎麼可能不抓住這個機會?只見他立刻搶過話頭道:

“今日不同往昔!皇祖父深謀遠慮,為了解決長途運輸的糧草問題,已經開鑿了大運河,眼看就快要完工。

還有一點,二弟怎麼忘記了?當初寒地凍,士兵缺少衣糧,特別是缺少厚衣,一到冬,就異常的寒冷,導致士卒減員無數。

這嚴重損害士氣,從而導致曾祖父功虧一簣。如今形勢可不同了!今年京兆府的白疊花種植不少,應該能獲得豐收。

只要明年下令擴大種植,有了這白疊花之後,士卒的過冬衣服也就解決了!

另外,皇祖父,孫兒以為,要攻打高句麗,可以緩一兩年,或者兩三年,並不要急於一時!

這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其一,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生產足夠的白疊花給士卒製作過冬的厚衣!

其二,抓緊在涿郡屯積糧草。如今全國有六大糧倉,這些糧倉全部分佈在河南附近的大河兩岸。

雖然這足以保證關中糧食供應,不過這樣佈置過於集鄭

我以為,為了鞏固河北,必須在河北,也就是在涿郡,設立一個到兩個大糧倉,糧食採用運河運輸。

在相當部分的糧食運過去之後,再考慮進攻高句麗也不遲。否則千里行軍,士卒十分辛苦,如果再讓他們攜帶糧食行軍,可能會出現士卒丟棄、掩埋糧食的行為,從而功虧一簣!”

那宇文述一直反對太過匆忙的進攻高句麗,現在聽了楊恩的發言,他心裡非常高興,想了想道:

“陛下!魏王之見著實高明!微臣完全同意魏王的看法!

微臣建議從明年開始,朝廷下旨,讓各地百姓開始大面積種植白疊花,大幅度減少麻的種植。

還有,徵遼東事大,為確保萬無一失,除了採取從水陸兩路進攻以外,完全可以按照魏王所,在涿郡bj)建立兩個大糧倉。

將最近兩年河北、山西之糧全部運往涿郡,以免今後出征時再二次運輸,勞民傷財!

爭取儲存供幾十萬人使用數月之糧食。否則到時候百萬大軍,幾千裡運糧,恐民力不堪忍受。”

宇文述完之後,裴世矩也跟著:“陛下,微臣也以為,魏王和宇文相公之言有理!現在可以立即下令,將河北的夏糧運往涿郡。

同時,讓涿郡抓緊擴建糧倉。就是江南各郡的部分糧食,也可以利用部分修好的運河,運往河北和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