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將安置俘虜的地點大致定在鄱陽郡,那個地方的礦產很多,金銀銅鐵礦都櫻

當然,這大的一個方案,必須要得到楊廣的批准才校

眾人都有些擔心,怕萬一楊廣不同意這樣的安置方案。

不過楊恩信心十足:“諸位勿要擔心,吾皇祖父多半會同意的,因為這些人不但會開採鐵礦,還會開辦一種你等從未見過的銅礦,一年增加百萬斤銅沒有問題。”

一年增加百萬斤銅?這可能嗎?魏王要採用何種神奇的技術?

眾人都十分的驚疑,不過也不敢隨便問。

……

楊恩對渡海軍事準備並不感興趣,因為他相信,王世充和陳稜二人在這方面一定會比自己幹得好,他們熟悉這些事務。

他要接待當地的官員,安排一些事情。

下午,建安郡郡守劉梓晨帶著郡丞張成林一起來拜訪他。

行禮寒暄完畢之後,只見那劉梓晨道:“魏王,建安郡這個偏僻郡,能有魏王親自前來,我郡百姓深感榮幸。

還請魏王前兩幅字,以便掛在郡守衙門做個紀念。另外,下官與張郡丞今日前來,是要彙報一下建安郡的工作。”

楊恩一聽,要找我題字?這倒也簡單,於是叫人準備好筆墨紙硯,隨便對付了幾句。

到了彙報工作之時,那張郡丞先把本地的戶口、稅收、社會治安等等情況簡單的做了介紹。

最後重點介紹了推廣楊恩提出來的新鏵犁和筒式大水車:

“下官等在大業新聞特刊之上,看到了王爺發明的新曲轅犁和大水車之後,立刻先組織各曹官吏進行了認真學習……”

他們洋洋灑灑講了一大通,大意是領導如何重視,如何進行了詳細安排。

對於這些話,楊恩是不怎麼相信的,在後世的華夏國,幾乎每個官員,都可以開口講過幾個時。

因為這畢竟不是硬性的考核指標,全靠官員的自覺性。

如果是一心為民的官員,這兩項農具的推廣當然好,如果是那些得過且過,亦或是“千里做官只為財”的官員,你就別指望他了。

作為楊恩來,他當然想這兩樣農具能夠儘快的推廣,造福於民。等這兩個人彙報完畢,只見楊恩道:

“二位辛苦了!我發明的這兩樣農具,還是有些用處。我皇祖父也極其重視,特地囑咐我發了特刊,向全國進行推廣。

這一路走來,我看到有些郡推廣這兩樣農具的工作做得好,有些郡做得就差一些。

劉公,自從進入建安郡之內,我看到建安郡推廣這兩樣農具的工作,雖然做了一些,不過與鄱陽郡、九江郡等地比起來,進度還不算快……”

他倒也沒有直接,這裡推進速度不行,而是要他們加快進度。最後道:

“二位在大業新聞之上也看到了,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向大業新聞投稿,也可利用這個渠道,向朝廷反映情況。

我主辦的這個大業新聞,每一個月要出一期內參,這內參是專門給我皇祖父、各位宰相還有其他的重要官員看的,每一期不超過二十份。

因簇方上的情況,我還是比較瞭解。今後對於那些推廣這兩樣農具做得好的地方,我要在大業新聞上廣為宣傳,其實這重點也就是南方各郡,也包括建安郡,希望劉郡守有這個機會……”

他完之後,聽得二人汗流浹背,雙腿打顫。

啊?想不到魏王居然如此重視這些事情!

其實,這建安郡的農具推廣工作,的確也不算是太快。

看樣子魏王心中,怕是有些不滿意。

劉郡守帶著有些恐懼的心情想了想,道:“魏王可能不知,建安郡多山地,這推廣進度,自然不能與鄱陽郡和豫章郡、九江郡等地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