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內史令(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恩看見虞世基提出了疑問,於是就解釋道:“祖父,虞相公的問題的確存在,不過這並非大問題!
孫兒就這幾個問題詳細解釋一下。其一,要到佔用耕地,這是肯定的。
不過,只要選擇好合適的地點,控制好水庫的規模,是可以減少耕地佔用的。
而且,水庫可以養魚,可以增加水稻種植,從而增加糧食畝產量。
前面講過,如果水源充足之時,還可以利用水位差,建立紡紗和織布的作坊,以此來解決失地農民的生計,綽綽有餘。
至於耗費民力,那是必須要的。就好像打仗要死人一樣,不能因為要死人就不打仗吧?
修建水庫也是為當地農民服務,只要能夠確保農田都種上水稻,不缺水,孫兒想,農民們還是願意出工的。
而且孫兒的計劃,是準備修建幾個大型的水庫,其所帶來的糧食產量增加、防洪抗旱功效,豈是犧牲一些民力和土地可以相提並論的?
諸位想必都知道,當初關中修建鄭國渠,不過是疲秦之計而已!然而鄭國渠修建好之後,對於關中農田的灌溉,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於秦國的強大,更是功不可沒!
由此可見,一項工程或者一件事情辦與不辦,關鍵看他是否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楊恩洋洋灑灑的了一大堆,有理有據,其他人不好再反駁。那虞世基於低頭不語,很有些無趣。
楊廣聽罷楊恩的解釋,大聲道:“我看此事就不要爭論了!下來後,哥奴同虞相公先在京兆府範圍之內規劃一下,水庫是要修的,可以逐步開展!”
楊廣豈是凡人?他一眼就看出了這修建水庫的好處,就好比修建運河與長城一樣,都是百年之計、千年之計!
完以後,楊廣暗地裡看著楊恩,心想,這個孫兒不簡單,如此年輕,卻似乎什麼都懂,真是個才!
突然一個念頭出現:不知道他有沒有他父親善於打仗的賦?嗯!不管有沒有,得好好培養培養!
想到這裡,他道:“我看,裴相公馬上要到西域,還得給哥奴任命一位王師!虞相公,就讓宇文述也兼任魏王師!”
“遵命!”虞世基回答。
他心裡面吃驚不已,知道這樣的任命不同尋常。
“另外,任命燕王楊倓、魏王楊恩一同為內史令中書令),加開府儀同三司!”楊廣繼續安排道。
注,內史令與納言的編制,實際上都是二人,不過隋煬帝喜歡以副職侍郎為相,蘇威是個例外)
“遵命!”虞世基道。
眾人一聽,略微有些驚訝!
沒想到,今日,兩位皇孫都進入了決策機構,學習管理朝政。
不過,在大隋朝,年少皇子兼任尚書令、內史令並不稀奇,這也是皇家培養人才的方法,效果也不錯。
然而如此一來,皇儲之爭將更加微妙!因為,趙王楊杲、齊王楊暕都還有機會。
尤其是楊暕還是楊恩的父親,如何處理楊恩和楊暕的關係,這是非常考政治智慧的!
不過,楊廣辦事非常果敢,而且正當盛年,眾人也並不擔心!
楊廣安排完之後,正準備帶人離開,回到附近的驛站去吃午飯。
忽然,他不經意間看見了不遠處的大水車,立刻又來了興趣,問道:“哥奴,那是何物?”
“啟稟祖父,那是孫兒命人設計製造的筒式大水車!”楊恩道。
他有些沒想到,不是漲水的時候,把這個大水車拆掉嗎?為何他還在那裡?
怎麼大的洪水,居然沒有全部被淹掉,倒有些讓楊恩感到意外!
其實,他不知道,鄧倫來修建碾磑作坊時,幫著他們仿照碾磑的進水溝渠,做了些改進,所以並不會被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