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幽怨地瞪著楊秋荷,“我說姐,姐啊,不就是剛才說了你們養豬這一行當不好麼,你至於這麼記仇!行了,我說錯話了行不,拜託別這麼追著哥不放啊。”

看他投降,楊秋荷才得意一笑。

“嗯,這還差不多。不過,來,預祝咱們的茶葉生意,蒸蒸日上啊。”

喝著酒,吃著好菜。

楊秋荷難得地回味了這一年來的收獲。

這一年,可謂是夫婦倆投資奮鬥的一年。

先是把新屋造起來。

四老的身體,也在那個功能茶的調節下,變的越來越好,哪怕是楊父體內的那些毒素,也慢慢被消失清除幹淨。

原本,馬母是個最體質虛弱的存在。

走路都有些偏斜倒。

一不小心便突然被風颳倒的存在。

但是在調養了一年之後,她老人家現在也會在家裡種一些小菜,偶爾心情好了,會給他們這些子女做一些可口的飯菜。

四老的身體,是他們這一年來最好的收獲。

其次,就是跑山豬的養殖。

最初的時候只養了五十來頭豬。在豬長到差不多一百來斤時,便又新增了近一百頭。

如今養殖場內,光是野公豬,便有三頭。

母豬,則有十一頭。

這些種豬,還被她開創出了,用銀針抽取公豬的,再注射到母豬體內。簡易的人工授精。

只要母豬一發情,人工一炮,指定能讓豬産崽。

就因為這樣,原本一年只能産一季崽子的母豬,現在一季可以産三季。因為不會錯過它們發情的時間,這個産崽,也就多了起來。

十一頭豬啊,有時候一頭豬下的崽有十來頭。

平均下來,一季的豬崽兒也不少了。

為此,馬大山又半途上把另外兩座山頭圍起來,增加了跑山豬的規模。

因為豬吃的食物不少,是以也帶動起來種植。

紅薯就成了最受歡迎的一個品種。

這玩藝兒,不管是紅薯騰,還是紅薯塊,都是養豬的好東西。

再加上山村裡還出一種肥豬果兒。

楊秋荷也開發著成批次地種植,出紅薯的時候,喂騰蔓,喂紅薯。

沒有的時候,喂肥豬果兒,還有各種地裡可讓豬食用的作物。

因為要養豬,是以,種植,也就越發的擴大規模。

楊秋荷更是絞盡腦汁,把種植的地盤,增加到了隔壁村裡。

如今,玉米,紅薯,土豆,黍米,黍麥,這些作物,家裡都種了不少。

而且,因為有災年的經驗。

現在家裡的囤倉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不過,要說這種植裡面最大的收獲,還要數藥材種植。

在當初受災的時候,楊秋荷收了三十個人回家當長工。

人啊,有時候還真的是你付出真心幾許,人也回報你幾許真情。

第一年,楊秋荷不僅管那三十個人吃飯,還在年底的時候,給了他們一定的工錢。

並且提出,誰若是做出優秀的貢獻,但會有更優渥的獎勵。

這一獎勵,還真讓一個老人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