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沈筱芸他們也已經從淮縣城趕了回來,然後馬不停蹄的往劉府的方向趕去…

很快的,他們就來到劉府之內,見到了正在照顧宋萍的劉鎮平…

“大嫂,你們怎麼來了?”看到沈筱芸等人,劉鎮平心中微微一凜,他本來正準備出門去會會赤嗥,看看有沒有可能從他那裡弄來解藥,然後順勢將他們一網打盡,結果卻被突然出現的沈筱芸等人打亂了計劃…

聞言,沈筱芸看了劉鎮平一眼笑道:“昨天見你們氣色好像不太好,所以我和雨瑩過來看看你們,順便也想幫你勸勸劉世伯…對了,劉世伯他人呢?”

聽了這話,劉鎮平的心也稍微放鬆了些,看著沈筱芸說:“父親剛剛被宣詔進宮去了,說是陛下有急事召見,連同內閣和六部尚書都一起進宮了…”

聞言,沈筱芸柳眉輕皺的沉吟一番,心中不知為何突然升起一股不太妙的預感…

這時,一旁的秦雨瑩卻朝著內院的方向看了看,有些擔憂的看著劉鎮平沉聲道:“二哥,阿萍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我們能不能去看看她?”

被秦雨瑩這麼一說,本來各懷心事的沈筱芸和劉鎮平都回過神來,只見劉鎮平微微一愣,然後輕輕的點了點頭說:“可以,我這就去叫萍兒出來…”

見劉鎮平答應,沈筱芸和秦雨瑩都鬆了口氣,滿含期待的看著劉鎮平朝內院走去…

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徐青城,陸建州正和一名身著刺史袍服的中年男子坐在刺史府的書房裡,那男子還時不時地對陸建州解釋著些什麼…

“王爺,實在不是下臣不想派糧,只是今年淮陽道內,災害頻生,實在已經無力救濟百姓了啊…”這時,那刺史朝著陸建州恭敬的作了一揖,有些聲淚俱下的說…

看著面前這個看似忠良中年男子,陸建州眉頭輕皺,因為他也想起來了,這淮陽道的上州刺史,統轄淮陽道所有民事的人是誰了!

簫未山,簫家的近親旁支!和嶺南簫家來往密切,甚至淮陽道內,大半州府縣城的主官都是和他,以及簫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人!

而現在,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了這麼大的天災,他居然能夠不動於衷,甚至是在自己面前裝出一副忠臣良相的模樣!

一想到這裡,陸建州的眼神中就染上幾分凜冽的殺氣,輕笑一聲看著窗外被夕陽染得火紅的天空道:“簫大人,如果孤沒有記錯的話,按照凌蒼律,像這樣的天災,在你發現的第一時間,就應該上奏朝廷,並且開放官倉,救濟百姓吧?你既然說今年災害頻生,為何都已經進入六月,朝廷卻還沒有收到一封你們淮陽道的相關奏摺呢?”

聞言,簫未山朝著陸建州恭敬的作了一揖沉聲道:“這...王爺有所不知,這陽河自今年開春以來,多有氾濫,也著實造成了些許損失,但是所幸都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尚可控制,故而下臣就沒有將此事上報朝廷…卻不曾想,前些日子連降大雨,導致陽河氾濫,加之陽河近年來積淤甚重,河床形態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未能及時發現阻止陽河改道,此實乃臣之罪也,請王爺依律懲處下臣,臣絕無怨言…”

簫未山的這番話引起了陸建州的注意,只見他死死地盯著簫未山沉聲道:“父皇素來重視水利民生,每年都會有專款撥向地方,以做興修水利,整治河道之用,怎麼會出現河底積淤,河床改變的情況?而且就算是出了這樣的事情,你作為淮陽道的最高長官,官居三品的上州刺史,為何遲遲沒有向朝廷發出告急奏疏,也不去救濟百姓?”

聞言,簫未山連忙搖了搖頭,一臉冤枉的看著陸建州急聲道:“王爺,下臣冤枉啊,告急奏疏在下臣接到底下的州縣遞上來的公函後,第一時間就送出去了!只是因為前段時間連日大雨,道路泥濘,加上陽河改道延誤了日程,所以才有所耽擱…至於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下臣也想要這麼做;只是此刻,淮陽道內,除了西嶼糧倉之外,已經無糧可調了…”

聽到簫未山這話,陸建州眉頭緊皺的看著他沉聲道:“怎麼可能!你淮陽道地處平原,水土豐厚,我凌蒼每年的產糧,十之有三都是從淮陽道產出來的!怎麼可能會斷糧了!”

頓時,簫未山苦笑一聲看著陸建州道:“王爺容稟,誠如下臣方才所言,自開春起,我淮陽道內就災害頻生,陽河氾濫也不是一兩回了,雖然每次造成的危害都不算大,但是積少成多,也是個很大的數字…而且,我淮陽道與其他道州府縣不同,正因為我們是一處產糧地,所以朝廷每年對我們的賦稅要求也更高一些,家家戶戶基本上交完賦稅,就不剩下多少餘糧了…也導致朝廷對我們本地的官倉儲糧不夠重視,每年基本上官倉裡的糧食都不會有太多剩餘,再被之前那樣的頻繁災害所擾,自然是捉襟見肘,難以應付目前的災害了…”

聽完了簫未山的解釋,陸建州也重新對淮陽道目前的情況有了一個更加確切的認識,心中頓感為難,嘆了口氣沉聲道:“這還真是情況糟糕透頂了啊…”

雖然心中對那些因為災害而身亡的百姓心懷愧疚,但是陸建州卻並沒有去提起之前簫未山所說的那處西嶼糧倉;因為他知道,那是自振武皇帝時起,就被確立的一項制度,他要求在凌蒼所屬的九道之內,每一道都必須設立一處巨型糧倉,要求最少能夠保證三百萬人一年的口糧!同時每五年都要更換一次陳米,換下來的陳米也不得浪費,需在全國範圍內接濟窮苦之人…

其實在陸建州心中,也確實是有啟用西嶼糧倉的想法的,但是畢竟這是那位時隔將近兩百年,依舊在整個大陸上威名赫赫的振武皇帝所留下的遺命,所以莫說是他,即便是他的父皇,要動這裡面的東西,都是要斟酌再斟酌的…

(本章完)

喜歡思歸路請大家收藏:()思歸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