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變遷(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的和平持續了大概數十年。
當然,這並非是秦始皇和其他欲除秦始皇與秦國而後快的各國貴族想要維持的,而是世事逼得他們不得不暫時放下爭端進入休養生息階段。
畢竟之前大了十數年,原本滯留人口糟到了極大的消耗,再加之各國的分裂,每個國家內部的人口基數都達到了一個極低的數值,在不好好調養的話估計都不用別人出兵,他們自己就先因為人口與發展潛力不足的關系提前滅掉。
就更不要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後續的牛人的到來了,那又是一堆事。
所以在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下,所有國家都開始了內政方面的努力。七國王族重新劃分權利,整治民生,為再一次的大戰做著準備。
漢之劉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然而與歷史上的情況相比,此時的劉邦可謂悽慘,張良不見了不說,一些知名的文人武將也不弔他,各自向著自己心中所謂的明主、故國移動而去。
就比如那張良,妥妥的去了韓國,哪怕一開始頗為不受當時的韓君待見。
但劉邦依舊憑藉著不要臉和流氓的作風硬生生的挺了過來,先是利用項羽好面子的特點讓剛滅了熊姓、屈氏、羋姓榮登楚國王位的項羽放棄了直接斬殺以除後患的想法,然後又藉著樊噲的勇武、蕭何的排程、周勃、曹參的能力與當時尚未重用張良的韓國軍隊周旋,生生的從眾國圍包中搏得了一條生路,在中原的淮北地帶佔據了一城,成為了一個還算有名有實的小諸侯。
只是好景不長就是了,沒安定十年,諸國亂戰便再一次在靈界這邊土地上爆發了。
最開始依舊是由有著秦始皇鎮壓,手中握有大批能臣武將和老秦悍卒的秦國引發,先攻趙國,憑藉著白起、王剪、蒙恬、章邗四代將領,攜大將重兵兵分數路而出,歷經險阻,闖入趙國境內,一路撕殺向東,直奔邯鄲。
此時本就勉強維持一個表面和諧的趙國王室大懼,連忙一邊起兵抗秦,一邊派大臣出使諸國,引他國來源。
結果無需多說,在現實就已經體會過大秦之強的七國諸國立刻發兵援趙。
其中齊國應與秦國相隔,只能派兵入趙協助守城。
宋、魯等國國小力弱,除了派人過去當觀察團吆喝助威外,就是送錢送糧,幫助聚集物資。
韓國、魏國分兵西進,從側翼與出大兵的楚國一同攻擊秦國。
吳國腦子犯病,對越國發起了攻擊,引來了當時還未當鎮魂將的阿青隨手反殺,國滅不說,也造就了越國當下幾乎佔據長江以南三省之地龐大格局。
只不過至此之後,阿青徹底淡出越國,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至於說如何當上鎮魂將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們繼續說國戰這邊。
秦國雖然強大,但也沒強大到可以以一敵七的程度,因此除了正面的兵抗之外,秦國也積極派人走訪諸國,挑撥他國內本就積累以深的重重矛盾,從內部破解諸國的攻勢的同時,還派潛能人進入深山老林,以不知道什麼條件請動了山林裡的妖獸和部分向秦的百家高手加入戰爭,玩起了特種作戰。
這在頃刻間就改變了諸國大戰的局勢,使之原本的岌岌可危的情況變得反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