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長在翻看族譜,李江河和社畜學長在拿著筆記錄。

這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

實際上拍照更適合記錄,但是對著人家祖宗的香火牌位“卡擦卡擦”,總歸是有些冒犯的。

年輕人可能覺得還好,但是老村長們自然是不會同意的。

“老師,這家祖上有什麼厲害人物嘛?”,社畜學長本能好奇。

“如果按照族譜記載的話,他們認的祖宗可以上溯至宋太祖趙匡胤”,老院長隨口說道。

“假的吧?”,社畜學長心直口快。

配不配姓趙,是個嚴肅的問題。

“咳”,老院長咳嗽一聲,拿眼睛示意了一下祠堂裡的牌位。

“啊啊”,社畜學長突然感覺陰風陣陣,脖子後面一涼。

“靠,學弟,好好拿著紙啊,不要扇來扇去”,社畜學長髮現了罪魁禍首。

“這不是手有點酸嘛”,李江河訕笑一聲。

出了祠堂,村長又叫上幾個耆老,在自己家裡擺了個酒席,算是招待了老院長一行人。

吃過晚飯,天色還早,老院長準備去墳山上看看。

墳山,顧名思義就是一座山都用來埋葬先人了。

鱗次櫛比的墓碑從山下看去顯得密密麻麻。

被派來領人上山的正是趙叔口中:“老林家的孩子”。

雖然村子裡的大姓是趙姓,但也不代表沒有其他姓氏的人。

至於林姓先祖是怎麼從北方翻山越嶺最後落戶在趙姓村子裡,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孩子看著不過十八九歲,但舉止跟那些社會上的“老炮”們差不多。

老院長三個人仍然在用紙筆記錄。

林強熟練地抽出一根菸點上,好奇地看著這些人幹活。

雖然是上學的年紀,但林強早就不是學生了,在這種村子裡,這是常態。

社畜學長,李江河和林強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老院長撿起一根粗壯的樹枝當作柺杖,在墓碑間穿梭。

年齡沒怎麼減弱他卓越的記憶力。

與此同時,李江河也知道了小河村為什麼由富變窮了。

小河村就是這個村子的名字,雖然李江河並沒有在村子裡發現可以稱得上“小河”的流水。

就像許多嶺東以及更南些的村子一樣,有華僑回來認祖歸宗。

而小河村變富的原因也跟很多村子一樣,受到了發達起來的華僑的饋贈。

回到小河村的華僑裡有一位是開酒廠的,而小河村的優質木薯正好可以用來做酒精加工的原料,因此小河村也就日復一日變得富裕起來。

他衰落的原因也簡單:那位華僑的酒廠因為種種緣由破產了。

木薯在19世紀20年代才被引進,但由於其高產,容易成活且澱粉含量高的特性,它在一段時間是被當作主食種植的,後來我國的糧食問題逐漸被解決,它就更多的變成工業原料了。

在李江河和社畜學長表達完對小河村命運的同情後,天也差不多暗下來了。

在夜晚呆在墳山上並不是好選擇,說不準會有麒麟紋身的人來盜墓。

“強子,你不怕嗎?”,社畜學長看著就坐在墓碑旁的林強。

“哈?”,林強疑惑道:“這有什麼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