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電工與老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駕校。
雖然父母打好了招呼,李江河還是帶了兩包芙蓉王,意思意思。
不“伺候”好教練,你還想拿駕照?
這也是駕校,尤其是這幾年駕校的怪現象,花錢的學員是孫子,拿錢的教練是大爺。
教練收了兩包煙,原本就被打了招呼,這下更熱情了,指派了一輛車,專門給李江河練習。
享受相同待遇的還有一個女人,四十多歲了,隱約能看出年輕時的好姿容,可惜也抵不過歲月的侵蝕,現在能稱得上一句風韻猶存,已經是她保養到位了。
她也是龐淑蘭特意要讓李江河現在學車的原因。
左穎萍是出版行業的大拿,也涉及後世所說的文化產業的方方面面,廣告啊,活動策劃啊,包括演出,她手底下的公司都有業務。
龐淑蘭的想法是反正也要學車,能在學車的過程中認識一位行業大拿,豈不是更好?
何況龐淑蘭和李軍認為遲早也要讓李江河把手伸向文化產業,在業內前輩面前留個好印象也算未雨綢繆。
至於為什麼他們篤定李江河會給左穎萍留下好印象,那隻能說是父母對孩子沒理由的自信在發揮作用了。
學車休息的時候,兩個看著也不過二十五、六的年輕人拿著本《科幻世界》在聊天。
這年頭的文藝青年和偽文藝青年都多如過江之鯽,簡直隨處可遇。
每到晚上,應大的操場上就會有朗誦詩歌或是彈著吉他的學生像雨後的春筍一樣,不知道就從哪裡冒出來了。
這兩個人,主要聊的就是科幻界的三架馬車中年長的兩位:
電工和老王。
他們不像是讀者,倒像是批評家,一個批電工,一個批老王。
這個說:“老王離開xxoo就不會寫了。”
那個說:“電工這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傷痕文學。”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說到興起,還轉過頭來問問李江河,“小兄弟,看過科幻吧?”
01年科幻熱剛過去,或者說這時候還沒過去,看科幻小說的人蠻多。
“看過”,李江河想著如何掛擋的事,隨口回答。
“你是不是覺得我們說的有道理?”,戴著眼鏡的年輕人興奮地問道。
“額”,李江河猶豫了一下。
眼鏡青年說道:“有什麼想法就說嘛。”
“我的意思是,你也不能專拿出老王那幾本書說事吧”,李江河說,“老王雖然,咳,xxoo寫得多,但是他的硬科幻,他對科技,人倫和社會的探討在這些作品裡算突出的吧。”
“那電工那些書,拔了科幻外殼,不還是那老一套的傷痕文學?”,另一個不戴眼鏡的青年說道。
這時候電工剛剛崛起,遠不如後世那麼大名聲。
“話也不能這麼說,既然有科幻的殼子,那就要在科幻裡談論,單從科幻講,電工的作品難道還不行嗎?”,李江河反駁道,“你刪去人家最好的部分,可不就剩不那麼好的部分了嗎?”
一旁的左穎萍饒有興趣地聽著,其實不管是兩個年輕人還是李江河,說的內容對她來說都沒什麼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