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喝之後,袁紹作勢就要點齊兵馬,去找董卓廝殺。

擊敗公孫瓚後,他的心態的確膨脹了不少。

“主公,不可!”

聽聞此話,田豐也顧不得此刻正在氣頭上的袁紹,急忙出聲制止。

愛將慘死,袁紹心裡本就窩著火,如今自己一開口,田豐就跳出來阻止,而且還是當著這麼多人的面。

他這主公的顏面往那兒擱?

田豐到底還有沒有把我這個主公放在眼裡!

袁紹心生躁戾,目光死死盯著田豐,直呼其名:“田豐,你欲如何!”

帳內文武皆不作聲。

只要不是傻子,都該聽得出來,袁紹很生氣。

所以,最好別在這個時候,再去激怒於他。

然則田豐為人性情剛直,平日裡也謹記聖人之語: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所以哪怕袁紹這會兒在氣頭上,他也直言不諱的指出:“主公,且聽下官一句勸,現在不是攻伐董卓的最佳時機!公孫瓚雖敗,其勢尚存,若是主公在這個時候冒然進攻董卓,萬一公孫瓚從後方進行偷襲,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田豐苦口婆心,可袁紹根本聽不進去。田豐越是長他人志氣,袁紹就越是想要證明自己,篤聲說道:“我能破公孫,就一樣可以勝董賊!就算他二人聯手,吾也一樣不懼!”

“主公……”田豐還欲再說。

袁紹卻是不願聽了,當眾呵斥一聲:“來啊,田豐亂我軍心,給我亂棍打出!”

很快,田豐就被趕出了帳外。

至於李肅,袁紹既沒有殺他,也沒有放他回去,而是命人將他下獄監禁,等擊敗了董卓之後,再行處置。

到了晚上,袁紹又有些後悔。

白天在氣頭上,說話欠了考量。

現在想起來,田豐說得倒也沒錯,要是去打董卓,公孫瓚從背後搞偷襲的話,真就是一個很大問題。

可袁紹又拉不下面子去找田豐,於是便問計於逄紀等人,有何良策。

面對主公的垂詢,戰略眼光素來不錯的逄紀給出自己的看法:“眼下董卓已經拿下上黨,幷州也成為了囊中之物。不出意外的話,董卓下一步的戰略方針,應該是想挺進冀州。”

其他幾位謀士各自點頭,也覺得大抵如此。

逄紀繼續說道:“不過好在有太行山脈橫插其中,董卓想入主冀州,並不容易,至少還得問過黑山裡的群賊是否答應。如此,主公應該委以說客,去聯合黑山群賊,以求共同抵抗董卓!”

袁紹託著下巴,想了想,認真問道:“那北邊的公孫瓚呢?”

逄紀對此早有打算,與袁紹說道:“北邊的公孫瓚應該先放一放了,幽州和冀州相鄰,唇亡齒寒的道理,公孫瓚應該明白,冀州要是遭了難,董卓的下一個目標,定是幽州無疑。”

“話是這麼說,可公孫瓚絕非善類,呲牙必報,他在界橋這裡吃了這麼大的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同為謀士的辛評對此頗為擔憂。

“所以,此番要主公割些肉,將渤海郡守的位置讓出來,算是與公孫瓚講和的條件。”

逄紀略微猶豫了稍許,仍舊將這話講了出來。

袁紹聽了,果然變了臉色。

這是什麼道理?

明明是我打贏了,該認慫的也應該是公孫瓚,為什麼還要我讓出渤海!

袁紹心中不爽。

逄紀則接著勸道:“如果不讓出渤海,公孫瓚不會定心,當今之計,是先驅走董卓,日後再將渤海收回也不會遲。當然,渤海不會白給公孫瓚,在此之前,需他斬下段煨的首級,用作投名狀,斷了後路,以示對抗董卓的決心!”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