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文丑抵達(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黨郡內沒人了,董卓自然而然的率軍入城。
騎馬走在冷清街道上,不見任何人影。
“義父,您看。”
路過一處張貼欄,視力極好的呂布指向張貼欄上的檄文告示。
董卓令人將其扯下來一看,只見榜文上面寫著董卓的種種惡行,還宣稱董卓入城之後,定會屠城洩憤,以孩童為食,讓城內百姓趕緊撤離上黨。
怪不得城內一個百姓也沒見著,估計是看得這檄文之後,內心害怕,故而全都跑了。
根據檄文的新舊來看,應該有一段時日。
“一群朽木之徒,作此愚民之論!”
上黨官員如此詆譭敬愛的董太師,禰衡表示極為生氣。
董卓對此倒是看得很淡,或者說他已經習慣了揹負惡名。
先將城池佔據下來,再商量下一步的計劃打算。
上黨郡內轄境十三縣,董卓目前所在的郡城名為長子。
在和李儒、荀攸商量過後,兩人一致推測,上黨守軍應該是往東邊的縣地遷徙。不過很多百姓的田土房屋都在郡城附近,外地沒有棲身之所,料想他們應該不會走得太遠,而本土的官員,應該也沒有劉皇叔攜民渡江的政治覺悟。
於地方豪強而言,百姓死活,無足輕重。
接下來的幾天,董卓將城池佔據之後,分出三分之一的兵馬,派麾下將領去往附近縣城,進行搜尋查探。如果遇到逃難百姓,就讓他們回來,並且保證不傷害他們性命。
董卓麾下的將領們雖然殺伐兇狠,但好在執行力極高,加上很多當地百姓捨不得故土,根本沒走多遠。
撞見之後,這些百姓看著披甲提刀的悍卒們,完全不敢抵抗,心中害怕倒也老實,又跟著回到郡城,城裡也漸漸恢復了些許人氣。
另一邊,上黨郡的本土豪族成功逃至東邊的壺關縣。
壺關縣因壺口關而得名,《水經注》中有載:“漳水又東北逕壺關縣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故黎國也,有黎亭。縣有壺口關,故曰壺關矣。”
文丑的三萬河北軍也不負眾望的在穿插過太行山脈後,進入到壺關地界。
得知文丑出了太行山,楊醜等人皆是喜出望外,當即派人前去聯絡,讓文丑先來壺關縣進行匯合。
數日之後,文丑率軍抵達壺關縣,楊醜等人出城相迎,算是給足了文丑面子。
之後,眾人將文丑迎入縣城,府內早已準備好美酒肉食,為其接風洗塵。
“文將軍身形威猛,氣勢雄渾,河北名將之稱,果然名不虛傳!”
“此番有文將軍親自出馬,定能叫董賊大敗而歸!”
“今後我等,全都仰仗文將軍了……”
落座之後,本土的豪強們紛紛拍起馬屁,陪著笑臉向文丑敬酒,大肆吹捧。
文丑對此極為受用,他一邊飲酒吃肉,一邊詢問起眾人:怎麼不在上黨郡城待著,而是來到這東邊臨山的壺關縣。
眾人對此早有盤算,只推說這是戰略計劃,為了儲存有生力量,故而暫避董賊鋒芒。
文丑也不在意,只讓他們到時候跟著自己,去重新奪回郡城便是。
文丑誇下海口,堂內諸人對視一眼之後,皆是一個勁兒的跟著附和,大讚文丑勇猛。
“哼,大話誰不會說,在我看來,所謂的河北庭柱,也不過是誇誇其談之徒!”
堂下,一名漢子嗤夷冷笑。
“徐冒,這裡有你說話的份兒麼!還不趕緊向文將軍賠禮道歉!”坐在位置上的楊醜見狀,頓時叱喝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