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最近的臨汾縣內,當地百姓得知董卓到來,皆是早早的來到通往城門的主道,恭恭敬敬的候立在道路兩邊。待到董卓入城時,這些百姓紛紛揮舞起手臂,歡呼的喊著“太師”。

聽到百姓們的歡呼,董卓面色微詫,他完全不知道自個兒在當地百姓中,會有這麼高的人氣。但他好歹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略微詫異之後,他便露出笑容,揮手回應起當地百姓。

一年之前,這些百姓中很多都是衣衫襤褸,破布加身的流民,一日兩餐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奢望。

後來,河東劃出數縣進行大規模的屯田,十幾萬流民被迫成為開荒的主要勞動力。待到秋收之時,大部分糧食穀物運往了絳邑,剩下的這些,卻也足夠讓他們吃飽。

或許拿後世的眼光去看,屯田的性質可能比黑心企業還黑,除了能吃飽飯,其他的沒有任何收益,甚至連一分錢也撈不著。

然而對這些流民來說,能有個穩定的居住地,不必再像以往那般四處顛沛流離,去啃樹皮、掘野菜,甚至煮土來吃,一日兩餐有吃食,這就是他們最夢寐以求的生活。

畢竟,亂世人命不如雞啊!

漢室江山風雨飄搖,黃巾之後,許多地方戰亂災荒不斷,餓死的百姓,以百萬為計。

對這些底層百姓來說,吃飽穿暖才是理想,其他的全是扯淡。

義父受百姓夾道歡迎,時刻護衛在側的呂布也覺得倍兒有面子,身軀挺直,學著義父的揮手動手,也時不時的揮上一兩下子。畢竟在呂布心裡,自己以後很可能是要當接班人的,平日裡學著點兒義父的神態動作,以後也好有模有樣,不至於被人笑話。

“聖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荀公達,你怎麼說?”

李儒看向旁邊的荀攸,語氣中略帶挑釁意味。

荀家叔侄,忠於漢室,而非董卓。

這是李儒所不能忍受的地方,他一直認為,這樣的人物留在身邊,早晚為患。

他想除之,但董卓不準。

“李軍師說得不錯,太師如此受百姓愛戴,剿滅各地諸侯,統一天下,想來指日可待。”河東郡守衛覬不僅能力出眾,而且上道,從旁笑說起來。

李儒看了眼衛覬,心中暗自點頭,這老弟不錯。

眼下荀家叔侄聯手,一內一外,對李儒的地位產生了很大威脅,不甘受制的李儒自然也需要一些幫手,所以他也趁機拉攏一些將領或者官員,作為日後和荀家叔侄對抗的籌碼。

荀攸只是笑了笑,沒有作聲。

倒是後面的禰衡心中驚濤駭浪,震驚不已:別人都說太師惡貫滿盈,罪惡滔天,光是罪行都能羅列好幾籮筐,可若真是殘暴不仁,又豈會如此深得民心?

看來,太師說得很對,那些沒本事的傢伙,只會造謠中傷,凡事也不能道聽途說,親眼見到,才算事實。

無形之中,禰衡覺得自個兒的思想意識又昇華了一個層次,再看前方的那道雄闊背影,他的眼神也愈發的崇敬起來。

在臨汾縣歇息兩日,董卓又去了其他幾個縣地轉悠,同樣的深受百姓歡迎。

對此,董卓也感到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