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群賊來犯(第1/2頁)
章節報錯
郡城安邑往北兩百餘里,便是絳邑。
在此之前,這裡曾是白波賊所佔據的縣地,楊奉投降之後,衛覬在汾水一帶組建流民大肆屯田。由於之前的戰火,絳邑城內百姓寥寥,於是衛覬加高城牆,在城內修建上千座丈高的糧倉,用來囤積和儲備屯田秋收的糧食,幾百萬石糧食運進絳邑,因此,絳邑也有了‘糧城’之稱。
大規模的屯田,很快便引起了一些賊寇的蠢蠢欲動。
趁著秋收之際,賊寇們接連發動襲擊,大肆搶掠,好在徐晃等人發現及時,與賊寇廝殺,莊稼雖說毀壞一些,但總算沒有便宜這群想吃白食的賊寇。
後來,東桓山的賊寇越聚越多,甚至逾越十萬之眾,並且還在不斷增加。
他們也是鐵了心,非要拿下絳邑不可!
東桓山上,十幾位賊首落座寨堂。
這些人形貌怪異,年歲上也各不相同,最年輕的不過二十出頭,年邁者,也有花甲之年。
他們並非本土匪寇,而是來自於較遠的太行山脈之中。近幾年,他們一直在山中發展,各自都有各自的賊寨兵馬,以劫掠附近的中山、常山、趙郡、上黨等地為生,算是勉強能自給自足,憑藉著太行山脈內的群山險要地勢,官軍難以剿滅,漸漸地也就形成了一支獨立於各諸侯之外的新生勢力。
外界稱之為‘黑山賊’。
在此之前,這些賊首幾乎很少來河東劫掠,路程較遠不說,萬一碰見官軍,撤退也會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有人來到太行山脈之中,遞交投名狀,稱官軍在臨汾、絳邑等地大規模的進行屯田,等到秋收時節,便會有糧食無數。
得知會有幾百萬石糧食產出,山中的賊首們很難不為所動,正所謂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撐死膽大餓死膽小,這麼多的糧食,只要幹成功這一票,接下來幾年都不用辛苦的到處搶劫了。
於是,各寨賊首們點齊麾下兵馬,陸陸續續前往河東,在東桓山上齊聚。
至於前來報信人的身份,大家也不會陌生,不是別人,正是當初逃走的白波賊帥李樂。
李樂僥倖逃脫之後,本來還想著去找楊奉,結果途中就得知了楊奉投降的事情,為此,他還大罵了楊奉好一陣子。
投奔楊奉沒了可能,李樂又不願做官軍走狗,所以就帶著手下僅存的幾百號兄弟,重新佔了個山頭,又幹起了劫道的老本行。後來,官軍在河東屯田,劃出了好幾個縣地,規模極大。
得知此事後,李樂就起了心思,好在他也明白,僅憑自己這點人手根本不可能與官軍抗衡,但這口氣他就是咽不下去。
於是,他就想到了太行山中的群賊,這夥賊寇人數龐大,號稱百萬。如果能把他們吸引到河東和官軍廝殺,也足以讓官軍焦頭爛額。
有了計劃,說幹就幹。
李樂帶上劫掠得來的所有家當,去了太行山脈。
之後,便有了群賊聚集東桓山的一幕。
“諸位,咱們的兵馬差不多已經全部到齊,接下來如何攻城,大家可有良策?”
說話之人是個二十餘歲的青年男子,披甲佩劍,跪坐在堂內左上方的位置,年歲不大,身上卻流露出一股與年齡不相符的老成持重。無論是五官外貌,還是衣著裝束,他都是這群賊首中,最為正常的一個。
“這要用得著想?咱們這麼多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城裡的官軍淹死。照我說,別廢話了,帶上攻城用的梯子,直接衝就是了!”
一名雙目極其碩大的賊首唾沫橫飛,目光之中,狠厲之色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