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協議之後,百官告辭離開。

在此之前,董卓詢問百官,馬日磾養病在家,司徒的位置空懸出來,誰可繼任。

百官一致推薦光祿大夫黃琬,黃琬出生名門,乃太尉黃瓊之後,由於在桓帝年間得罪權貴,以致被誣陷為朋黨,遭禁錮二十餘年,直到光和末年才被靈帝解錮,之後出任過青州刺史、右扶風、豫州牧等職位,威望、才幹皆是足夠。

董卓倒沒太大意見,其實誰當司徒對他來說都不是影響很大。

然則黃琬本人卻沒有同意,他說有更好的人選。

董卓問他是誰?

黃琬答道:乃是上上任司徒,王允。

聽到‘王允’這個名字,董卓臉上的表情一僵,眼神驀然尖銳起來,儘量語氣平和的問向黃琬:“他回洛陽了?”

黃琬點了點頭,答了聲:“前兩日剛回。”

實際上,回來已經很久了。

黃琬推薦王允任職司徒公,其他官員也都紛紛表示認同。

然而董卓卻沒點頭,誰都可以擔任司徒,唯獨王允不行!

“此事容後再議,本太師乏了。”

董卓擺了擺手,下發了逐客令。

百官們也識趣的趕緊離開。

日落黃昏,城外耕種的百姓陸陸續續回家,街道上的行人也逐漸少了起來。

董卓出府登上攆車,義子呂布有些不解:“義父,天色將幕,您這是想要去哪兒?”

“王允府上。”

董卓道了一聲,眼神中陰晴不定。

對於王允的名諱,呂布也是聽過,他出身於幷州五原郡,而王允所在的王氏家族乃太原望族,世代擔任州郡的重要官職,在幷州境內極具影響,即便是三五歲的孩童,也都多有知曉。

如今義父要去拜訪王允,呂布自然不會多說什麼,點頭領命,騎御赤兔馬護衛在側,三百甲士開道,一路浩浩蕩蕩的奔赴王允府邸。

約莫兩刻鐘的功夫,便抵達了王允府邸。

“義父,我們到了。”呂布瞅了一眼王家的宅邸大門,恭聲對在攆車上打盹兒的董卓說道。

董卓睜開眼,打了個呵欠,從攆車上坐起身來,踩著小馬紮,走到地面。

看門的僕人見狀,趕緊入府稟報。

不多時,一位頭髮半百的桑袍老者就從府內出來,邁過門檻,下了石階,來到董卓近前,先是作揖行禮,然後略帶愧疚的說道:“不知太師大駕光臨,老朽有失遠迎,還望太師恕罪!”

根據記憶,此人便是王允。

董卓笑著說道:“王司徒何時回的洛陽,居然也不知會本太師一聲,這未免也太見外了吧!本太師若是知曉,定會親自為你接風洗塵。”

“區區小事,豈敢勞煩太師。”

王允誠惶誠恐的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