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河東急報(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兩天。
幾天之後,洛陽郊外的二十里地,董卓眼含熱淚的揮手送別。他知道蔣幹和淳于瓊這一走,可能就再也不會回來,等到出行冀州的隊伍消失於視野,董卓卻又忍不住的笑出聲來。
“相國為何發笑?”
跟隨在一旁的李儒很是不解,明明前一秒還在沉浸在悲傷之中,這一轉眼,怎麼就變得這般高興了?
董卓笑得不行,與女婿說道:“此二人的本領,你以後自會知道。袁紹得此‘臥龍鳳雛’,我可真要提前恭喜他了!”
之後的一段時日,風平浪靜。
新的學堂已經步入正軌,董卓私下裡悄悄去過幾次,遠遠都能聽見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一切都井然有序。
朝堂上有荀彧盡心盡責,相國府裡有荀攸忙裡忙外,李儒也沒閒著,四處蒐集情報,似是在為新的戰爭做著計劃籌謀。
只有甩手掌櫃董卓,因此過上了好一陣的舒坦日子。
白天可以陪天真活潑的小孫女玩耍,晚上能摟著青玉、紅夙睡覺,於床榻之間展開縱橫馳騁。餓了有人煮飯,渴了有人遞水,累了有人捶背,熱了還有人搖扇……
只要董卓願意,整個洛陽城裡的妹子,都可以是自己的!
不得不說,這種腐朽的封建主義生活,其實也還可以。
然而這種好日子卻並沒有持續多久。
九月中旬,河東太守吳奐急報。
白波賊猖獗,進犯河東,賊寇人數已逾十萬。河東將士不能抵擋,請求朝廷發兵救援。
得知此事,董卓將麾下文武招來府內商議。
李傕是第一個抱拳請命平叛的人,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駐守河東。
所謂的白波賊,李傕見過一次,其實就是一群流民武裝,戰鬥力和飛熊軍相比,簡直就是老鷹面前的小雞兒,根本不值一提。
飛熊軍只需一個衝鋒,就能打得他們滿地找牙,潰不成軍。
呂布、華雄、胡軫等人也紛紛表示,願意替太師平叛。
將領們戾氣十足,看那架勢好像恨不得立刻就帶兵殺到河東,將那些作亂的白波賊子統統殺光。
莽夫的眼睛裡只有一個‘殺’字,荀彧唯恐董卓點頭,趕忙勸道:“太師,天下動盪,百姓流離失所,您為國之重器,當懷仁義之心。私以為,實在不應再製造過多的殺戮,不如把這些流民收攏,分以食物,使其重新安居。”
“十幾萬人的糧食,你真以為是小孩過家家呢!”李傕絲毫不給面子的譏諷起來,他覺得荀彧沒有經歷過戰爭,根本不懂糧食的價值含義。
“數目自然不會小,但這些糧食,我會想辦法進行週轉。”
荀彧也不與李傕爭執,他有自己的辦法,洛陽富戶這麼多,每家每戶借一些,應該就能勉強救濟這些流民。
李儒對此冷笑一聲,熟悉他的將領聽得這種笑聲,皆是後背發毛。戰場上的浴血廝殺,他們一點兒不怵,可就怕李儒這種背地裡出陰招的傢伙,冷不丁的就能將你置於死地。
“荀令君有辦法弄來這麼多糧食,在下倒是佩服得緊。只是在下覺得,糧食與其發給那些孱弱將死的流民,倒不如用這些糧食招兵,擴充咱們實力……”
此話一出,立刻就得到了不少將領的點頭和認可。
“李軍師這話說得沒錯,白波賊裡又沒有咱們的親戚朋友,管他們作甚,還不如統統殺死,也好節省一大筆開銷。”
就董卓手下的這幫子將領而言,沒幾個良善之輩,大多是豺狼之徒。
跟他們講仁義,那就跟對牛彈琴差不多。
生命對他們來說,就真的和路邊草芥一樣,伸手可拔,隨手可棄。
如果可以安穩生活,誰又願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荀彧不願就此放棄,繼續據理力爭:“太師,您想要改變天下人對你的看法,就必須重新凝聚民心。”
唔~~~
董卓沉吟之後,問向荀攸:公達,你以為呢?
“我贊同小叔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