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到孫於這般模樣,小司馬便知道,自己給出的答案對了,因為眼神騙不了人。
雖然不知道義父是如何算出,但經此一事,司馬懿便斷定,義父董卓肯定不是世人口中的無知粗莽,他很可能一直在藏拙,看似莽夫一個,其實本領通天。
面對孫於的追問,司馬懿手腕用力,掙脫開老頭子的手掌,這會兒也變得底氣十足:“是不是猜的不重要,請夫子告訴在下,答案對否?”
司馬懿朗聲發問,眾人目光又都落在孫於身上,隨行而來的太學生們不斷示意,希望老夫子能夠搖頭否定。
然則,輸了就是輸了。
孫於倒也是個耿直之人,不願作假,嘆息一聲,頹然的點了點頭,算是預設了這個答案。
眾人見狀,皆是譁然。
就連上洛書院的幾位術學老師也是一臉懵逼,沒想到這般難題,居然被一孩童破解,簡直不可思議。
難題得以解決,司馬懿卻並不打算就此作罷,他看向孫於,拱了拱手:“有道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恰好,小子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老夫子。”
“小先生請講。”
孫於回過神後,還了一禮,對司馬懿的稱呼也從小子變成了小先生。
司馬懿腦海裡回想一番,當即說道:“昨夜,有三人夜投驛館,每人出錢十文,店主只要二十五,退去五文。然,店小廝鬼祟,私藏兩文,還三人每人一文。如此,三人各出九文錢,即共出二十七文,加上小廝私藏兩錢,共二十九文錢,問:還有一文何在?”
題目乍一聽,十分簡單。
就連周遭的百姓們也掰起手指算了起來,尤其是一些南來北往的商販,更是沉迷其中。
孫於起初不為所動,只在心中默算,但他很快便發現似有不對,於是撿起一塊石子,在地上寫寫算算。只是越算越覺得不對,可哪裡不對,他又說不上來,就好像陷入了一個死迴圈中,如何也走不出來。
額上的汗珠滲了出來,反覆推算,依舊找不到問題所在。
漸漸地,這位太學院的老夫子似是變得有些癲狂起來,手中的石子越寫越快,口中還一個勁兒的唸叨著: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明明是這般計算,可錢呢,那一文錢究竟去哪兒了!
是哪裡出了問題!
如同陷入魔怔一般。
直到太學院的學生將他拉了下去。
孫於下去之後,接替他的是一個健壯的中年漢子,光身材往那兒一杵,就有一股莫名的威懾。
董卓認得他,曾經的西園八校尉之一——淳于瓊。
靈帝沒死的時候,為了制衡大將軍何進的勢力,在西園招募壯丁,設八名校尉分掌兵馬。只是後來董卓入京,西園八校就此解散。
同樣是西園八校尉出身,看看人家袁紹,曹操,混得風生水起,而淳于瓊卻是越混越回去了,也不知道背地裡怎麼跟太學這幫老儒生勾搭上了。
“算數不過兒科,當今世道混亂,想要行就於世,必須有一身武藝才行,吾手中所持乃五石強弓,莫說射箭,尋常人連張弓都不可能做到。”
淳于瓊振振有聲,說得自信無比。
隨即,像是為了印證自己所言,淳于瓊把弓交到周圍看戲的一些漢子手裡,讓他們試試分量。
果不其然,縱使那些個漢子使出吃奶力氣,也只能將弦稍稍拉動,根本無法將弓張開。
試了一些人後,淳于瓊取回寶弓,甩上兩下胳膊,臉上神色自負:“爾等看好,看我如何百步穿楊!”
說完,只見他右臂發力,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下,竟真的將那強弓拉開,之後瞄準遠處的一株楊樹,口中低喝一聲‘著’!
箭隨聲出,以迅猛之勢劃破蒼穹,繼而傳來‘咚’的一聲悶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