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早在華東區大賽的時候,陸源的表現就引起了全國不少籃球人士的關注,他超絕的天賦和獨樹一幟的打法,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但是,只有少數的球隊教練和工作者開始認真研究和對待這名球員,因為很多人並不認為陸源和這只溧城中學能夠在全國大賽上走得很遠。陸源和這只球隊都太年輕,兩個核心都是高一,其他人又相對平庸,怎麼在全國大賽上披荊斬棘?

當然,後來溧中的表現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一些沒有提前研究他們的球隊都吃了虧,其中包括姚廣志和他的德明高中。

而在少數研究陸源和溧中的教練中,就包括陸子豪,倒不是他眼光多麼的超前,只是因為陸源是他的兒子,是他曾經寄予厚望的兒子。在第一次看到陸源比賽的錄影時,陸子豪就知道,這兒子像他,賽場上的打法和他年輕時簡直一模一樣,那速度,彈跳,簡潔有力的技術動作,和他這個老爹相比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從此以後,陸子豪就成為了陸源忠實的“球迷”,此後陸源在國內打得每一場比賽,除了那些沒辦法看到現場的熱身賽,陸子豪一定會看直播或者看錄影。全國大賽的前兩場,他甚至專門託人到現場錄影傳給他看。

作為一個父親,看到兒子如此出色,他既感嘆又欣慰,感嘆的是他終究還是走上籃球這條路了,欣慰的是自己當年對兒子的期許並沒有錯,將他送到美國的決定也無比正確。

但作為一個教練,透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陸子豪掌握了陸源豐富的球場資料,對他的打法和習慣可謂瞭若指掌,這樣在進行防守佈置的時候,自然很有針對性。

一系列的比賽看下來,陸子豪早就發現了,溧中是典型的二元體系,白葉和陸源兩個人,一個是帶著四個隊友打對手,一個是兇起來一打九,消失了就四打五。陸源雖然天賦極高,能力很強,但他和白葉、甘為止甚至陸漸這樣的球員相比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比賽經歷還是太短,打得比賽不夠多,對於比賽的理解和把握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一旦在進攻端找不到感覺,陸源在場上的作用就會大大削弱,哪怕他在防守端有很好的能力,也能傳球助攻,可對比賽的影響力卻大大下滑。

這點上,接替哥哥在北京從小接受籃球教育的陸漸就是反面,不管能不能得分,陸漸都能影響比賽走勢。他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更是一場一場比賽打出來的。

抓組這點的陸子豪,在比賽前制定下了詳細的針對陸源的計劃,甚至臨時編了一本手冊,這不是陸子豪臨時起意,而是早就在腦子裡構想的,原本是準備未來有機會交給陸源幫助他改進技術的,沒想到在全國總決賽上派上了用場。

陸源對此卻還是一無所知,但是幾個回合打下來,他已經明顯感覺到,華清附中的防守讓他非常難受,包夾幾乎是無所不在,每往內線深入一步,前進的難度就加大一分。

和打德明高中時不同,德明高中的防守陷阱屬於臨時編制,陸源用他敏銳的嗅覺幾下就看破了。

可今天,他終於感覺到自己彷彿置身於天羅地網之中,不管往哪裡走都有人攔住自己。

蒲紅志的腦子裡牢牢記得陸子豪告訴他的幾個原則:一,不要讓陸源走右手突破,二、三分線外離兩步,三分線內保持一步,罰球線下直接上身體對抗,到了籃下直接犯規,三、把側翼空開給陸源,一定會有隊友過來包夾,四、對他的傳球和策應視而不見,只盯住他的進攻,五、不被他的任何運球和假動作迷惑,他百分之八十的情況都會選擇虛晃試探步從右側切入,六、永遠不嘗試和他拼彈跳,起跳去封蓋他,頂住他,讓中鋒去協防他。

這是陸子豪用紙和筆寫下來的六條基本原則,並一條一條的給蒲紅志進行說明,接著向全隊提出了要求。除了這六條之外,陸子豪還做了很多細節補充,結合錄影,包括陸源幾次運球後會跳投,幾次會突破,突破前有什麼準備動作,投籃前又是怎麼樣,他的空切路線有什麼特點——陸子豪是目前唯一能從陸源的空切中找尋出一點規律的人。

所以,蒲紅志不是一個人,他背後是整個華清附中,以及無比了解自己兒子的陸子豪。

……………………

上半場比賽開場了將近10分鐘了,溧中和華清附中打成了15:16,雙方來了個旗鼓相當,陸源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僅僅依靠罰球拿到了2分,除此之外連一次合適的出手機會都很難找到。

但華清附中這邊,除了甘為止無可阻擋,其他人一樣沒有太好的發揮,因為陸漸一樣遭到了限制,限制他的人正是白葉。

白葉在腦子裡不知道想象了多少次這場對決,他等了整整一年,所以比賽之前他主動向高靜請纓,要在比賽中一對一防守陸漸,就是要報去年的一箭之仇。

白葉對陸漸的打法足夠瞭解,往往是從後場就開始貼防,上身體對抗,而且下手兇橫,十分鐘的時間已經造成了陸漸4次失誤,比之前一場比賽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