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命中跳投以後,今天陸源的得分全都來自於中距離,來自兩個45度,他對自己的手感很是自信,這種自信既是天生的,也是後天艱苦訓練後積累出來的。

事實上,陸源是一個天生的投手,只不過在高中賽場的舞臺上,他的速度和彈跳給人印象太過於深刻,外加他接觸籃球的時間不到一年,人們很難相信陸源會是一個投手,甚至高靜都不這麼認為。

只有陸源自己確信這一點,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他敢於用跳投來終結比賽,敢於在關鍵時刻用跳投挽救球隊。

早在剛剛加入籃球隊時,從張潤那裡學習跳投技術的時候,陸源就深深的熱愛上了這項優美的籃球技術,並很快用他敏銳的直覺意識到,這是籃球比賽中最最重要的技術。

原因很簡答,在籃球比賽中,一個團隊無論多麼優秀,最終都要有一個人把球投進去,而不論在這個球投出去之前,他們跑了什麼樣的戰術,運用了哪些配合,如果最後投出的球不中,一切就都是零。

這正是籃球這項運動魅力的核心所在,理性與感性,個人與團隊,努力與機遇並存,而跳投就是這種魅力的集中體現。

因此,陸源從未停止過磨練自己的跳投技術,特別是在美國的時候,特瑞沙對他的投籃技術進行了強化,在進一步穩固他核心力量的情況下,賦予了陸源穩定的出手動作和撥球技巧。

而這一切,陸源不管在訓練還是比賽中,並沒有統統表現出來——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球隊迫使他頻繁的展示自己的投籃技術。

今天的情況不同了,陸源必須投,在幾個回合的交鋒中陸源能差距到,安潤洲在內線的補防不是好對付的,如果要拼刺刀殺入內線,上半場可能會吃虧,他寧願把這樣時機留到下半場,到更為關鍵的時候。

在此之前,他只能抓住德明高中在兩個45度的小漏洞,利用投籃給對方製造威脅。德明高中的防守如此的穩固,梁伯餘的話說的很有道理,望山跑死馬,與其換著花樣往前跑,不如另闢蹊徑。

而這一切,陸源在大前天,用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思考有了想法,並將之付諸到今天比賽的實踐中,頭腦簡單直率的人真的比較適合籃球這項運動。

德明高中的進攻有所減緩,他們還是那一套高位擋拆底線穿插的戰術,溧中回到了人盯人的防守,不失位,最後顧憲斌在陳材的幹擾下投籃不中,王友榮搶下後場籃板,球交到了陸源的手上。

陸源沒有發動快速反擊,他知道沒有用,德明的退防的確快的可怕,快攻就是浪費時間浪費體力。

他運球到前場,觀察了一下德明的防守,安潤洲明顯往外擴了一點,站到了罰球線往下一點點,中路依舊是他的天下。刑瑞在右翼,顧憲斌在左翼,陸源決定走左路走。

他朝陳材招了一下手,陳材過來給陸源擋拆,擋人後陸源一個跨步橫移,在三分線內一步就直接跳投出手。

球一出手,就感覺不太對,力道小,短了。

“短了!”

陸源大喊了一聲,陳材擋完人後已經朝裡沖,球打在籃筐邊沿彈了出來,正好陳材迎上前把球拿到,陸源往裡切了一步,陳材把球重新分給陸源,陸源接球再投!

這一次兩分命中,28:22,溧中又追回了一點點。

進球後,陸源和陳材兩人輕輕擊掌,陳材的前場籃板嗅覺的確不是蓋的,而且傳球傳的很及時,陸源接球後也投的很果斷,換成別人,這球可能就穩下來慢慢打了。

可是陸源知道,穩下來慢慢打,溧中的陣地進攻是攻不破德明的陣地防守的。沒有低位強攻,沒有底角的三分,沒有中路突破,拿頭去打陣地。

“陸源又命中了一記中投,上一場比賽我們看夠了他的神奇的突破,沒想到今天他的投籃感覺這麼好。我們看看德明高中的反擊,這回球打到了內線,安潤洲面對王友榮,低位晃肩後的翻身跳投,命中兩分!”

德明這次做了改變,讓安潤洲在低位打王友榮,安潤洲接球後一個晃肩的翻身跳投——雖然王友榮壓根沒頂上去,但安潤洲還是習慣性的後仰了一下,好像不這樣,他的球投出去就不自在。

毫無疑問,德明高中的後衛杜啟明對進攻節奏的把控還是相當老道的,這個一年級的新生,除了投籃比較一般,其他各方面都相當出眾,最重要的是,在滿是前輩的德明籃球隊中,作為一個指揮官他敢於分配安排戰術,說明他的膽色就很出眾。

所以,當陸源再度拿球的時候,杜啟明和費禕兩人交換了位置,杜啟明要親自來防守陸源,稍微減輕一下費禕的防守壓力,好讓他更多投入到進攻中。

杜啟明雖然是控球後衛,不過他身高和費禕差不多,臂展上還有優勢,防守腳步更加紮實,讓他去防巫澎的確有些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