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二次糧食危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潁川郡城內,王定的屬臣都沒有前往許昌,而是和主公一起留在潁川郡城,各司其職。
若是說曹操掌控了大半個朝廷,那麼王定就相當於自己具有一個小朝廷,掌控幷州、司州和半個豫州的武力民生。
“主公,目前糧食匱乏,司州各地都是山匪,幷州的糧食收成不好,今年冬天怕是難以扛過去了。咱們向冀州韓馥借來的糧食幾乎用光,現如今沒有足夠的糧草養大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陳宮將來自於長安和雒陽的情報送上,還有幷州的情況。
幷州本來就地廣人稀,糧食收成不會太好,這一州之地的稅收養兩萬精兵都很難。
“司州的鹽、綿糖貿易都被什麼人掌控著?收回鹽和糖的貿易權利,以後司州只能是官鹽貿易。有了這些錢,能不能挺過一天冬天?”王定眯起眼睛,詢問滿堂屬臣。
王凌站出來,說道:“主公,司州鹽貿易在楊家和衛家掌控之中,糖的貿易……還沒有世家大族掌控。糖的貿易並不多,百姓吃不上飯,更不可能吃得上糖了。”
滿堂文武紛紛點頭,楊彪的兒子楊修聽到後,主動站出來,向王定跪下行禮。
“太尉大人,臣之家父便是楊司徒,小人名叫楊修,見過太尉大人。我楊家願意交出官鹽貿易的權利,由太尉大人親自派人去管理官鹽貿易。我楊家也願意貢獻半數家財,助大人安撫百姓。而且小人還有一計,可讓大人得到數萬黃金,未來三五年內都不必再為糧草而擔憂了。只是……”楊修跪在地上,聲音洪亮,雙眼打量著身邊的文臣武將。
王定對這個比自己小几歲的青年很感興趣,畢竟歷史上的楊修可不是簡單的傢伙,他最終的死都是因為自己太有才華。曹操無法掌控如此有才華的人,楊修的死太慘了,死得冤枉。
“除了黃忠、高順典韋和陳宮,其他人退下。”王定擺擺手,讓其他人回去各司其職。
堂上只留下了黃忠、高順、典韋和陳宮,他們四人是自己的心腹,可以信任。
楊修微微皺眉,沒想到王太尉居然還留下了四個人,這樣可不太方便說出接下來的話。
“太尉大人,接下來的話,請您先寬恕臣的罪責,臣才敢說。”楊修叩首,先請求無罪。
陳宮皺眉,想不明白這個年輕人到底要幹什麼。但是楊修的確給陳宮一種很危險的感覺,這種感覺並非是那種性命之憂的危險,而是遇到了“對手”的壓力。
楊修很聰明,陳宮早就看出來了。而且他更加明白主公之所以要用楊彪的兒子為屬臣,是因為主公要限制自己的權利。身為最早追隨主公的臣子,陳宮明白自己已經得到了太大的權利,這已經讓主公要想辦法制衡。
王定微微一笑,說道:“說吧,就恕你無罪。亂世之中,沒什麼話不能說,能讓百姓安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楊修露出喜色,能得到太尉大人開口免死,他才敢說出接下來駭人聽聞的話。
“太尉大人,您缺少的無非是錢財,而非糧草。糧草,無論是冀州還是荊州,亦或是漢中都極其富裕。他們沒有被西涼賊兵禍亂,這三年的發展早就糧滿全倉了。糧食,可以從漢中和荊州得到。”楊修淺笑,先說出了得到糧草的方向。
陳宮皺眉不悅,道:“楊德祖,你是以為我們是傻子嗎?誰人不知漢中和荊州糧草充沛,但他們怎麼可能將糧草送上!若是出兵錢多,那就需要更多糧食作為軍需,而且還不見得能打贏。”
看到陳宮不悅,楊修反而露出笑容,趕緊解釋:“陳大人不要著急,臣的意思並非是出兵,而是花錢購買糧草。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臣才說太尉大人缺少的並非是糧食,而是錢財。”
王定露出好奇的神色,笑著反問:“哦?那麼你來說一說,該怎麼才能得到足夠多的錢財呢?”
楊修淺笑,看得出來太尉大人已經好奇,他可以繼續說下去了。
“大人,臣的想法,是建立一支心腹軍隊,人數不需要太多,三千便可。讓他們去探索漢室先皇之陵墓,借走先皇之陪葬物,以此來得到錢財。有了這些錢財,大人再向荊州購買糧食,何愁難以過冬?”楊修淺笑,叩首。
“混賬!此乃大逆不道之事,你豈敢開口?”陳宮憤怒不已,甚至想要拔劍砍了楊修。
黃忠和高順也很不滿意,他們不滿的並非是楊修此計侮辱漢室先皇,而是他這個辦法要將主公置於不義之地。
“哈哈哈,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或許讓曹操去做,倒是挺合適。但是楊德祖,你要記住一點,本太尉是漢臣,不是謀逆梟雄。我手段狠辣,但還算有底線。不忠的事情,以後不要再說。不過鑑於你如此聰明,倒是不能不賞。今後你就在我的府邸當主簿,陪在我身邊負責文書。”王定淺笑,給予了楊修不錯的官職。
太尉府的主簿,雖然並不算什麼高官,但卻能天天見到王定。在這一點上,楊修就已經站在了不錯的位置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宮嘆氣,只要主公不決定刨墳掘墓,他就心滿意足。
“啊!太尉批評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太尉乃真君子也!大漢有太尉忠心耿耿之偉人,何愁天下不定?”楊修絲毫不要顏面地拍馬屁,賣力磕頭。
王定雖然並不沽名釣譽,但任誰被如此恭維,也難以做到波瀾不驚。
“很好,今天的事情我不計較了,公臺等人也不要出去亂說。不過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派人去給曹操送信,隱晦地表達可以刨了漢室墳墓取財的事情。曹操在朝政上穩壓我一頭,那咱們就得搞臭他的名聲,讓多數漢臣站在咱們這一方。”王定淺笑,開始算計起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