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再次檢視了地王星、白蛟星、藍夢星、飛霞星、戰神星、天平星這六顆行星改造進展情況,以及土龍星、瑤柱星、天庭星三顆行政星人族各大太空城的運轉情況,人族武器研究署的那三款太空戰艦的研發完善情況,同時還要協助機械生命體田薇完善提升納摩爾星研發的太空科學探索戰艦,這是不就得未來,他們前往修煉者星球所乘坐的太空戰艦。

宋太平百忙之中將古人呂蒙所做的傳世名文《命運賦》發給了父親宋安民,告知父親,那是留給女兒宋坤宇的。宋安民細細的閱讀了一遍這篇《命運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

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迴圈,週而復始焉。

宋安民也不得不感慨兒子宋太平的目光獨到,所選取勵志文章很不錯,激勵中有引導告誡,猜測出兒子這次星際通商中可能只帶兒子宋坤法,要將宋坤宇留在大衍星系,兒子宋太平這次星際通商的離別,就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再相見了。

宋太平這邊給宋安民發完《命運賦》之後,又在富仁集團的管理文庫中上傳了一篇文章:

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價格的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aberttucker)1950年提出來的。他當時編了一個故事向斯坦福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們解釋什麼是博弈論,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博弈論中最著名的案例。經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舉對方相關術語稱“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關術語稱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2年。

囚徒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

兩名囚徒由於隔絕監禁,並不知道對方選擇;而即使他們能交談,還是未必能夠盡信對方不會反口。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背叛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試設想困境中兩名理性囚徒會如何作出選擇:

1.若對方沉默、背叛會讓我獲釋,所以會選擇背叛。

2.若對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對方才能得到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會選擇背叛。

二人面對的情況一樣,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背叛是兩種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2年。

人質困境:出頭,也是有價格的

在一群人面對威脅或損失時,“第一個採取行動”的決定是很難做出的,因為它意味著將付出慘重代價。這個困境便就叫做人質困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槍打出頭鳥,人質聯合固然可以制服歹徒,但是誰願出頭。這一點給了無數處於劫持者地位的一方以機會,類似於秦的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將最終全盤贏下。人質可有反制的策略,當然有,不過艱難至極。人質可以選擇沉默,這樣他有一定時間苟延殘喘;或者聯合劫持者對付人質,結局還是取決於劫持者,萬一他過河拆橋怎麼辦;同時反抗,集體將獲得左右策略,但是這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部分人可能因此受傷。這裡是實力與勇氣的較量,而且實力暫居上風。

童話故事裡有一個給貓拴鈴擋的故事,大意是這樣:老鼠們意識到,假如可以在貓脖子上拴一個鈴擋,那麼,它們的小命就會大有保障。問題在於,誰會願意冒賠掉小命的風險給貓拴上鈴檔呢?

這個問題同樣擺在老鼠和人類面前。佔據支配地位的黨派或獨裁暴君怎樣才能透過規模相對較小的軍隊長期控制數目很大的一個人群呢?整架飛機的眾多乘客為什麼只要出現一個持槍劫機者就會顯得無計可施,束手就擒?

在這兩個例子裡,只要大多數人同時採取行動,就很容易取得成功。不過,統一行動少不了溝通與合作,偏偏溝通與合作在這個時候變得非常困難,而壓迫者由於深知群眾的力量有多大,還會採取特殊的措施,阻撓他們進行溝通與合作。一旦人們不得不單獨行動,希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問題就出來了:“誰該第一個採取行動?”擔當這個任務的領頭人意味著要付出重大代價,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他得到的回報則會是死後的光榮或受人感激。確實有人在想到責任或榮譽的時候會感到熱血沸騰,挺身而出,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這麼做的代價超出了得益。

智豬博弈理論:愛拼,也是有價格的

在博弈論經濟學中,“智豬博弈”是一個著名的納什均衡的例子。假設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

豬圈很長,一頭有一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豬每踩一下踏板,另一邊就會有相當於10份的豬食進槽,但是踩踏板以後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勞動”,加起來要消耗相當於2份的豬食。

問題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籠子的兩端,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豬付出勞動跑到食槽的時候,坐享其成的另一頭豬早已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