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教你脫貧(第2/5頁)
章節報錯
7、股價跌落於平均線之下,然後向平均線彈升,但未突破平均線即受阻回落,仍是賣出訊號。
8、股價極速上漲遠離上升的平均線時,投資風險激增,隨時會出現回落,這又是一個賣出訊號。
這是我們寶寶基金會給投資者講解的“格蘭維爾八大法則”,聽過我們講解的投資者無不感嘆為什麼以前沒有人給他們講這些?為什麼我們財經直播從不講這些?如果早有人講,他就不會蒙受這麼大的虧損。而這個法則早在70多年前國外就有了,是股市投資的基礎,而國外的投資者也幾乎人人都知道,是我們的分析師、媒體們不知道?不屑講?還是不肯講?這麼基礎的常識,我們市場的投資者竟然大部分都沒聽說過,可想而知他們處於一個怎樣殘酷的市場環境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投資者最需要的“道”是什麼?
作為一個分析師,我們可以講“k線理論”、“均線理論”、“量價理論”、“波浪理論”、“形態和時空”,這些屬於“術”的範疇。我們在論“術”的同時,更應該講“道”,如何讓我們的投資者正確的認識市場,運用有效的方法規避市場風險,理性的面對盈利和虧損,這些都是股市的生存之“道”。
我認為以下四條是優秀投資者的必備的特質,是真正的優勢資源,也是我一直致力於培養投資者的專業特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一個特質是,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能做到這一點,但是當這天到來的時候,市場徹底崩潰,幾乎沒人有膽量再買入股票。而在市場幾乎每天都在上揚,你不會允許自己賣掉股票,因為你擔心會落後於他人。
第二個特質是,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分析能力。
這點對於人們來說是難以做到的,讓偉大投資者脫穎而出的正是這種從自己過去錯誤中學習以避免重犯的強烈渴望。大多數人都會忽略他們曾做過的愚蠢決定,繼續向前衝。我想用來形容他們的詞就是“壓抑”。但是如果你忽略往日的錯誤而不是全面分析它,毫無疑問你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還會犯相似的錯。事實上,即便你確實去分析了,重複犯錯也是很難避免的。
第三個特質是,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
大部分人都知道艾瑪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故事,一個由六七十位博士組成的團隊,擁有最精妙的風險分析模型,卻沒能發現事後看來顯見的問題:他們承擔了過高的風險。他們從不停下來問自己一句:“嗨,雖然電腦認為這樣可行,但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行得通呢?”這種能力在人類中的常見度也許並不像你認為的那樣高。我相信最優秀的風險控制系統就是常識,但是人們卻仍會習慣聽從電腦的意見,讓自己安然睡去。他們忽視了常識,我看到這個錯誤在投資界一再上演。
最後但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少見的一項特質: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
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當股票開始下跌,人們很難堅持承受損失而不丟擲股票。市場整體下降時,人們很難決定買進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攤薄,甚至很難決定將錢再投入股票中。人們不喜歡承受暫時性的痛苦,即便從長遠來看會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資家能應對高回報率所必須經歷的短期波動。他們將短期波動等同於風險。這是極不理性的。風險意味著你若押錯了寶,就得賠錢。而相對短時期內的上下波動並不等於損失,因此也不是風險,除非你在市場跌到谷底時陷入恐慌,被損失嚇得大亂陣腳。但是多數人不會以這種方式看問題,他們的大腦不容許他們這麼想。恐慌本能會入侵,然後切斷正常思考的能力。
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先富帶動後富。但是,有一件事必須清楚,後富的這群人要想跟上節奏,先得把問題看清楚。
這個世界上,富人只會更富,而窮人卻越來越窮。
根據金融研究院《全球財富報告》,當前全球前10的人掌握了全球89.1的財富。如果看2080年金融研究院釋出的第一份財富報告,我們可以發現金字塔頂層的財富總值還不高,大約為69.2萬億美元。但是,在其後這六年裡,這一財富值翻了一番。
東國富人增長很快,你財富增長慢了就算掉隊。
金融研究院報告稱,2070年以來全球超高淨值個人的數量增加了216,而東國增加了100倍。從2088年至2094年,東國億萬富豪人數由1萬人增加至7萬人,其可投資資產規模也由1萬億增長至10萬億。
2095年和2096年,中國房地產價格飆升,透過加槓桿達到這個級別的人群和相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只會更多。
除去勞動力掙錢能力的差距,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窮人和富人對待“錢”的態度不一樣。
有人說,窮人的“錢”,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購物券”,因為窮人沒有別的選擇,基本的衣食住行開銷已經應付不暇,即使少量餘存可以作為儲蓄,也會被通脹所淹沒。
而富人的“錢”,實際結構是各種各樣的資產。他們買珠寶買別墅買遊艇並不是消費,而是把一種形式的資產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資產,真正吃飯購物等消費性支出在其中的佔比相當小,所以資產增值的速度完全可以覆蓋掉消費,所以會造成“一直在花錢但是錢卻越花越多”的感覺。
現實很殘酷吧。東國居民儲蓄率高達30,排名騰龍星第一,遠遠超出其他國家。咱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通脹水平也很高,儲蓄完全就是補貼有能力高負債的那群人。
更殘酷的真相是,這些儲蓄中,很大一部分是富人貢獻的。資料顯示,東國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是70,在總儲蓄中佔比50.6。而在美國,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是37.2。換句話說,東國的儲蓄都是有錢人在存款,窮人有很高的消費意願,但是入不敷出。
但是,儲蓄也只是富人們資產配置的一小部分,其它資產的增值完全可以覆蓋這部分的損失。可以簡單的把艾瑪國居民資產佔比當做東國富人資產佔比。東國普通家庭房地產佔比太高,現金加存款比重幾乎是富人的兩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有一點好處是,在經歷了房價暴漲,房價高起之後,東國人似乎對儲蓄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有一個樸素的認知,即這些年沒有房貸,只有存款的人虧大了。
的確,中國房地產這個“灰犀牛”已經隱約動了起來。灰犀牛是什麼?機率是10以上甚至4050,事先有很明顯的預兆,時點有時可以精確地定位,但是市場當中很奇怪的是很多參與者不願意或者不能把這個後果預料到。
2086年,艾瑪國次貸危機開始的時間。這一年,艾瑪國住房抵押貸款餘額首次超過了艾瑪國家庭房地產總市值。值得注意的是,2096年東國的住房抵押貸款餘額也開始超越家庭房地產市值,這不是一個善意的訊號。艾瑪國家庭平均房貸支出與收入比從2080年之後快速上升,2080年時該指標為65,但2086年時已經是99,無限接近房價的壓力極限。當家庭的全部收入只能用於房貸支出時,崩盤是早晚的事情。2087年艾瑪國家庭平均房貸收入比達到了101,突破極限後旋即爆發危機。
從這個維度看,東國的灰犀牛隱約動起來了。因此,有儲蓄的居民繼續加槓桿投資房地產,確實需要謹慎考慮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