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從會議室出來, 趙楠楠就抑制不住激動,單手給林一風發了條微信,然後一手抱著會議記錄本回了辦公室。
傷筋動骨一百天,林一風今天也沒有來村裡, 倒是在微信上跟趙楠楠有來有回地發了好一陣資訊。
資訊發過去,見那邊沒反應, 趙楠楠於是先把東西放在桌上, 坐在電腦前開啟了微信網頁版。
她想著橙子的事, 心裡關於創業的小火苗又熊熊地竄了起來。
這簡直像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在推著她站出來,扛起他們龍崗村賣橙子的大梁。
上有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下有立刻就能落地成型的專案, 中間還有迫切想要給村民尋找一條新出路的村兩委——
趙楠楠毫不懷疑自己現在要是站出來振臂一呼,後面就會有大把的人追隨她。
真是想想都忍不住激動得搓手。
然而,她想得再激動也好, 也沒膽子在剛剛那樣的場合站出來說自己願意帶領大家賣橙子。
在其他鎮幹部在樓下大廳被村民拉著尋求保證的時候, 她也在電腦上搜尋起了怎麼透過電商平臺銷售水果。
網上一直有些非常經典的案例, 可供他們參考。
只是它們經典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成功,而在於它的失敗。
趙楠楠一手撐著頭,一手按著滑鼠把頁面往下拉, 看著看著慢慢就坐直了身體。
她正在看著的這篇報道, 有著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
就在去年, 某個地區的萬畝水果滯銷, 一個由大學生創業的生鮮電商品牌在聽到訊息之後, 出於善意上門進行聯系,承諾無利潤幫忙銷售這些菠蘿。
訊息一出,當地的農民歡呼雀躍。
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在電商平臺首頁上看到這個“幫助果農”的公益性活動之後,也紛紛透過這家電商品牌購買了這些滯銷水果,銷售量在一天之內達到了幾十萬公斤。
萬畝水果滯銷的問題解決,農民收益得到了保障,消費者又透過便捷的方式買到了水果,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發展到最後,卻是整個水果電商品牌毀於一旦,創業者淨損四十幾萬。
趙楠楠把整篇報道認真地看完了,連微信不停地閃爍都沒去管。
這篇報道裡多個環節多個角度詳細分析了這家生鮮電商品牌失敗的原因,很是震撼到了她這個外行人。
首先,當這個生鮮電商品牌向水果滯銷地的果農伸出援手的時候,負責人並沒有跟當地政府、村委構建起合作的關系。
這就很不應該,這畢竟是幫助當地政府、村委解決水果滯銷的問題,起碼要讓這兩者參與到其中來。
村民自治是一項非常有智慧的治理制度,在原産地大批次收購果子的時候,如果有村委會的參與,會給這一環節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趙楠楠覺得比照他們龍崗村,這時候要是有生鮮電商品牌上門來表示願意幫助他們銷售橙子,他們村肯定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到其中。
畢竟現在最想要找到解決方法的就是村委會,其他村採取的有效措施給了村支書跟村主任極大的壓力,如果有人來牽這個頭,他們肯定會非常高興在其中出一份力。
再來就是跟農戶簽訂的合同標準跟違約問題。
或許是大學生涉世不深的天真,或許是抱著“我們是來幫助果農,他們不會欺騙我們”的心態,這家生鮮電商在跟當地農戶確定幫助銷售的時候,簽訂的合同中只約定了收購價格跟數量,卻沒有規定有無法及時提供果子或者以次充好的情況出現,農戶要承擔什麼違約責任,生鮮電商又要透過怎樣的方式來追究。
在生意場上,永遠不要指望道德和人心能夠取代契約和法律。
這家生鮮電商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沒有把自己放在商人的位置來完成這項助農活動,反而堅定地把自己放在了慈善家的位置上。
在商言商,沒有契約保護的商家,落在農戶眼中就是十足的冤大頭,活該為他們滯銷的水果買單。到了這個時候,農戶所考慮的已經不是感激商家提供的幫助,而是想著要如何從對方手中攫取更大的利益。
於是農戶開始以次充好,在果子裡混入熟果跟達不到收購品質的次果。
生鮮電商品牌的創始人遠在千裡之外,對生鮮電商這個看似新潮實則傳統的行業又沒有從業十幾年的老手那樣深刻的認知——任何時候,都應該親自到原産地來盯著採購跟品控環節,壞果自然而然就從當地代辦手中混進了銷售鏈裡。
入庫人員在把果子收上來之後,也沒有詳盡地檢查,就這樣直接打包發出,進入了物流運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