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馮喆知道自己被亓思齊給小小的“坑”了一下,這位大小姐沒有按照自己設計的步驟行事。
在馮喆原來的計劃裡,是想讓亓思齊在進行法庭審理這個環節之前於媒體面前拋頭露面的,這樣讓她將和機場打官司的事情對公眾說個清楚,從而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畢竟打官司的是她,自己這個代理只管訴訟、只在幕後,即便將來“自然而然”的被大眾所熟知,別人也不會想到訴訟的事情是自己一手策劃的,亓思齊是紅花,自己就是不起眼的綠葉。
這個計劃一切都順理成章,天衣無縫。
可是沒想到亓思齊這會卻讓記者登門來採訪自己。
怪不得她昨天神秘兮兮的問自己新聞媒體的採訪應該在去法院提起共同訴訟之前還是之後合適。
這樣一來,如今的情況和去年在蔬菜批發市場那個電視臺的記者毫無徵兆的採訪自己一個樣。
去年自己那會根本就不想賣出香菇,結果被亓思齊找個電視臺的記者一搞,香菇就被一掃而空,那倒是成全了易本初,對自己的計劃一點好處沒有。
今年,如今,亓思齊又來了這一手,這太突然了,又打亂了馮喆的計劃。
其實馮喆知道亓思齊也是為了自己好,人人都愛出名,何況是正面的出名。
可對於馮喆而言出名不是不好,只是他現在還不想引人注意,不想於公眾面前指揮方遒,因為他覺得現在自己在新單位的基礎還不穩,尚且沒有找到一個強有力的支援不說,時機方面,也不是太成熟,如果這樣急於表現,樹大招風到談不上,只是沒有什麼意義。
在沒有做好準備前就成為大眾的矚目焦點,更沒有什麼必要。
任何沒有理由的出風頭都具有兩面性,有弊就有利,一舉成名天下知,可以讓一個人盡可能的獲得關注,但也能給一個人帶來各種成名後不確定不明確的詬病。
在擁有的實力尚不足以駑駕未來的走向時,就要懂得隱忍,就要保持低調。
而且馮喆之所以想幫亓思齊出一口惡氣的初衷,只是為了還當初欠亓思齊的人情,再有就是,他知道亓思齊的背景不簡單,與其得罪她,讓她對自己一直懷著埋怨,不如藉助此事和她搞好關系。
有時候“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亓思齊背景強大、敢作敢為、想到做到,她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害怕。
她做事可以無所顧忌,但是馮喆不能。
馮喆之前甚至都考慮到了,等和機場的訴訟事件進展到了一定階段後,走屯茂林的路子,從屯茂林和嶺南晚報社的人熟悉這層關系入手,為亓思齊搖旗吶喊。
——可是亓思齊卻讓記者來採訪自己。
事已如此,馮喆也沒有退縮的可能,再者他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只是他不願意打無準備之仗,對於機場這件事而言,需要準備的早已經爛熟於心,只不過被採訪的物件換成自己、時間上提前了。
讓馮喆更沒有想到的是,進門後映入眼簾的,竟然有一個熟人。
人生何處不相逢。
嶺南法制日報社今天來採訪馮喆的是一男一女兩個記者,男的四十來歲,叫鄭伯和,女的則是秦致知。
秦致知在馮喆還沒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在法制日報社當實習記者,當時馮喆遠房親戚樓房裡的租客小山被殺,秦致知試圖採訪馮喆未果;而後馮喆在半間房鎮任書記的時候,秦致知去了武陵電視臺,同樣的也採訪過馮喆兩次,但是被馮喆假痴不癲的給糊弄了,秦致知後來明白過來馮喆是扮豬吃老虎在耍自己,心裡非常的鬱悶,對馮喆很有成見,之後她在電視臺做的很不開心,發生了許多事情,過完年又調回了省裡的法制日報社。
今天來採訪之前,得知了被採訪的物件是誰,秦致知心想怎麼那麼巧?怎麼在哪都能碰到這個無處不在的馮喆?見面之後,還真是那個可惡的男人。
先入為主,秦致知內心對馮喆是有很大意見的,但是她畢竟在社會上已經鍛煉了這麼幾年,經受了一些挫折,性格比起從前也內斂了許多,加上她的師兄,也就是報社負責社會新聞組的鄭伯和似乎對這個馮喆比較重視,要親自來採訪,這就讓秦致知心裡有了許多的揣測。
不過不該問的就別問,該自己知道的,遲早會知道,因此出於種種的原因,秦致知壓抑著情緒,面對馮喆的時候,也做到了表面上的心平氣和。
鄭伯和稍微有些胖,他是特意的挑選這個時間段來採訪馮喆的,和馮喆一番寒暄,三人都做了介紹後,介曉與薛修德為他們沏了茶水,自覺的迴避了,而蕭薔薔也帶著她那個號稱永動機的兒子不知去向,因此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就是馮喆鄭伯和與秦致知三個人。
馮喆覺得鄭伯和與秦致知這個時間段來找自己很有意思,現在對於自己而言,在單位已經吃過了飯,也就是說,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過了飯點,鄭伯和與秦致知如果是藉著採訪來讓自己請吃,那麼是不是來的有些晚了?
再有,現在是中午休息的時間,在下午上班之前,這個採訪應該能結束,那也就是不耽擱自己的工作,再有,選擇在辦公室裡採訪自己,還處於這個時間段,即避免了單位一些人的圍觀,又能讓一些人看到,這個廣告做的即有效,又不招搖。
因此,拋開了秦致知不說,這個鄭伯和絕對是個有心人。
有了這些考慮,馮喆面對鄭伯和和秦致知的心態做了一些調整。
鄭伯和開宗明義:“我們掌握到了一些情況,有一些乘客在咱們省機場丟失了行李,據此要透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而請你做了訴訟代理人,請問,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說明一下,訴訟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但這並不是那些丟失了行李的乘客一開始就訴諸的手段。”
“哦,能不能請你詳細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