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我已經過了被感動的年紀(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棉紡廠改制的問題馮喆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有了重大進展!
問題的解決方式和速度出乎了兆豐所有人的意料。
馮喆聯絡到了加拿大的一家以棉紡織為主的服裝公司的亞洲區分公司,雙方幾乎就是一拍即合的就達成合作意向:加方提供資本、技術,而棉紡廠提供廠房和勞動力以及原材料。
加方看上的是兆豐相對而言廉價的勞動力和嶺南乃至全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關鍵兆豐的自然環境很好,兆豐棉紡廠要的就是資金和技術,因此,已經是瀕臨滅絕的兆豐棉紡廠簡直就是有如神助一般的起死回生了。
這一舉措,挽救了兆豐這個最大的已經和破産、下崗等詞語劃上等號的國有企業。
訊息傳出後,兆豐人、尤其是棉紡廠職工以及家屬將近一萬餘人將馮喆看作了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在兆豐,大街小巷中如今被提起頻率最高的名字,就是新縣長馮喆。
馮喆在棉紡廠人的心目中,威望已經無以複加。
加拿大的這個亞洲的分公司是馮喆讓李蓉去聯系的。
楊躍民和一些人明眼處是見馮喆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探討策劃搞改制,其實馮喆暗中已經準備了兩個多月了。
早在初來兆豐進行全縣調研的時候,馮喆就著手考慮著怎麼解決棉紡廠的問題了,因為這個問題遲早會歸他管的,他透過德國柏林的那敏諮詢相關的一些關於棉紡廠改制或者重新生産的事宜。
誠然,兆豐棉紡廠效益低下的原因有機械老化、管理落後、産品不能贏得市場的客觀原因,但主要讓廠子破敗的因素還是在於人,在於管理層。
僅僅曾有志幾個就貪汙挪用了棉紡廠大約五百多萬人民幣,這只是明賬,還有那個剛剛新建的接待樓也花費了二百餘萬,如果光是將這兩項資金給使用好,用楊躍民的話說,那就是兆豐棉紡廠在崗職工兩年的生活費。
就這還沒有算那個還在外逃逸的袁國鋒到底在棉紡廠裡撈了多少錢。
這樣看,就算是在往年的時日裡棉紡廠再能賺錢,怎麼能夠得上讓這麼一幫饕餮的碩鼠肥他們自己的肚皮呢?
窮廟富和尚,棉紡廠再窮也窮不了領導,再富也富不了工人。
所以要想廠子起死回生,必須解決人的問題,如果不換班子領導,那就是換湯不換藥,不然就是傾全國之財富都給了棉紡廠,袁國鋒之流也能給敗光了。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隱而不發,一擊必中!
做事一定要謀定而後動。那敏所在的公司是賣裝置的,兆豐棉紡廠更換裝置那不現實,但邁恩伯格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憑著馮喆和朱利安和菲利克斯的友誼,讓他們給牽線搭橋尋找合作的夥伴,這個還是可行的。
至於聯絡到了加拿大的棉紡公司後,馮喆不可能讓兆豐的人出面,有些人不給自己添亂就算好了,想來想去的,也只有李蓉最為合適代表自己和加方接洽了。
李蓉……
“縣長,根據加方的要求,我們兆豐還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楊躍民一連用了兩個“很大”,馮喆問:“什麼問題?”
楊躍民看著馮喆平靜的臉,很鄭重的說:“縣長,我們歸根到底主要想解決的是工人再就業的問題,但加方要我們提供勞動者的資歷,首先必須要有高中文化程度,光這一點,我們就很難達到。”
楊躍民說著環視了會議室一週,看看與會的其他幾位副縣長張航軍、王秀良、劉大宇以及列會的王生安說:“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咱們棉紡廠的職工基本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這個比例佔有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這個怎麼解決?”
“還有,加方要求上崗人員的年紀要在四十歲以下,這也有些不大可能,太有難度了,為什麼呢?眾所周知,棉紡廠是個老廠,現有工人進廠的時間都比較久,後來廠子不景氣了,就沒怎麼招人,這樣沒有了年輕的血液補充,都是一幫老員工,這樣,加方一是卡著文憑,二是卡著年齡,這兩項都不夠標準,我看我們是滿足不了人家要求的,還怎麼合作?”
楊躍民一說,張航軍幾個也皺起了眉,劉大宇聲音有些大的說:“這怎麼辦?沒門路我們急,有了門路,我們更急!”
“是啊,縣長,要是這樣的話,棉紡廠估計能上崗的,就只有一兩百個人了,可我們的目的是要解決全部、起碼是現有職工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就業才能讓工人們沒有意見,才能算是穩定了局面,我們縣裡的工作才算是完成了的。”
王秀良說著嘆了口氣:“機器老化,人家不在乎,可人老化,人家不可能不在乎,加方要的就是我們的人力資源,而且,我們也打了包票的,這人,總不能回爐重鑄。”
王秀良說的語氣很沉重,但是話說出來有聽著卻有些黑色幽默。
“楊縣長說的,的確是個事,嗯,我們先放在一邊,說其他的。”
“縣長,其他的。”王秀良看了一下自己眼前的記事簿說:“關於已經退休的老工人的養老統籌金這個問題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