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逆行(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馮喆沒有再對鄭志東進行批駁。
鄭志東這時家裡果然坐著許多的老師,他們就是在看著鄭志東和馮喆通電話。
西城門的拆遷涉及到了教師們每一個人的自身利益,原本只是一味為了抗爭而抗爭的做法忽然的有了一個可以拿的上臺面的理由,既然馮副市長說拆遷已經開始,那就要知難而上,教師們迅速的就行動了起來。
事情應該大有可為,有了一分的機會就要抱著百分的努力。一中的老師聯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化界人士利用各種方式呼籲要保護武陵的文化遺産,加上本來就有人對西城門外的開發有抵觸,這裡麵包括了前面對趙英武拆除烽火臺事件中的一些反對者,情況越演越烈,一中的教師也有意的在上課的時候對學生灌輸保護文化遺産的重要意義,說讀史書就是讀人心,史書中記載的也有虛假的成分,可歷史遺跡總不會造價,這也拆那也拆,什麼都拆,搞得我們要研究唐宋得去日本,看明清要去韓國,我們全盤現代化了,孔子西施都成外國人了,眼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還能找到些什麼——這樣做很好嗎?巡撫衙門沒有存在的磚胚雕樑地基,難道不能在舊址上重修複原?
學生們回家後也議論紛紛,這樣教師們將西城門外的拆遷上升到了到底要不要保衛文化遺産和城市建設之爭的大討論,這在武陵市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馮喆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
這天政務會一開始,陳為滿問田小蓉,西城門徵地工作為什麼又停滯不前了?西城區委是不是不太配合?
“葛興來他們最近的工作還是很積極的,徵地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現在主要是涉及教師拆遷那一塊還需要進行協商。”
田小蓉回答著,趙觀海接了一句:“因為教育系統發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導致了被徵地的農民起了反複,有的繼續觀望,有些進行了抵觸,以前努力的工作差點前功盡棄。小蓉市長的工作是不好做。”
趙觀海指桑罵槐,一方面為田小蓉說情,一方面在指責馮喆。
馮喆閉口不言,陳為滿說:“又是巡撫衙門?空中樓閣嘛,事情怎麼會鬧成這樣?是不是有什麼特殊原因?”
趙觀海緊接著回答:“市長說的是。這些教師們拿著保護文化遺産說事,可他們說的遺跡在哪裡?連一個斷壁殘垣都沒有,怎麼保護?對西城門外的規劃是全市通盤考慮的結果,不能因為一小部分人的別有用心就停滯不前。徵地、拆遷補償是有標準的。有人唯恐天下不亂,用心不良。”
田小蓉說:“教師們拿出了地方誌,裡面確實有明清巡撫衙門的記載,他們的說辭是政府藉著修路囤積地皮,要教師搬遷是為了賣土地搞房地産開發,還說市裡和開發商都協商好了,為了發展經濟不管民生,是隻要地産經濟,不要文化經濟……還有人說,徵地的錢開發商已經給了市裡,但市裡就是不按照程式將錢發到拆遷戶手裡,更有甚者,有人還說當天打人的那十幾個社會閑人是政府故意找來的。”
“胡言亂語。”陳為滿皺了眉:“政府找人打架,目的是什麼?演雙簧震懾?財政吃力,一邊搬遷一邊建設,我們頂了多大壓力?”
“就是,當初搞市政建設,很多人都反對,質詢路修得那麼寬幹什麼,勞民傷財,結果證明陳市長的決策是正確的,現在誰不說咱們市裡的幾條路修得好?”趙觀海身體前傾著看看眾人:“要想做點事,真是太難了,絕不能縱容這種歪風邪氣。”
田小蓉一直在工作中是很強勢的,但經歷西城門事件後有了一些轉變,她遲疑了一下說:“對待教師,還是要講工作方法的。文化局那邊是不是有個文化苑的議案交到馮副市長手裡了?”
馮喆點點頭,田小蓉說:“老師們都說,即便在西城區搞文化苑也不能搞房地産。”
趙觀海笑了:“就算是按照老師們說的在西城區搞了那個文化專案,可建設不還要徵地?那樣就不拆遷了?”
田小蓉也笑了:“趙常務,可文化苑用不了那麼多的地。教師們心裡算的很清楚,如果他們的主張得以實現,當然他們的房子就不用被拆了。”
趙觀海看著馮喆說:“文化苑是立項了,錢呢?西城區已經徵地拆遷了,怎麼停?停下來合適?教育這邊的工作要做加強,老師們在想當然。我們工作要明確,不能懈怠。”
馮喆一直沒吭聲,他覺得田小蓉稱呼趙觀海為“趙常務”比較有開創性,這下等趙觀海開始直接的質詢自己,他幽幽地說道:“教育戰線工作者的本職工作搞好,和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居住的房屋要不要搬遷之間怎麼做才好,請趙副市長批示一下。”
趙觀海沒想到馮喆會發話,登時語塞,但他立即說道:“西城區的規劃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決定,每個人都要從自己的工作實際中出發將決策落實到位,教師們不搬遷就需要做工作,這不需要再專門的開會明確。”
馮喆毫不退卻:“做哪部分工作不需要統一指揮協調誰想插手就插手?那我們分工負責的實際意義是什麼?”
大家今天都是第一次見馮喆和趙觀海面對面的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