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尋人往,牡丹舞(第2/2頁)
章節報錯
後來巧合之下,姤兒在長安街邊發現了一隻身上長著熟悉紅斑的家貓,不禁打了個寒顫——為何又出現了這病症?於是姤兒為家貓解了妖毒,暗中查探後,發現它是從丁府跑出來的。
這丁府的主人丁錚,姤兒是記得的,不是因為在芮縣的那次盜賊案才知曉他,而是這位丁中丞,就是十多年前在石井鄉爆發疫災時下鄉體察的丁縣令。對於這個當初不顧個人安危盡力幫助災禍中的人們的官員,姤兒心內是抱有一份信任與敬重的。但是,這病症,為何會與丁府有關?
姤兒暗中去了兩趟丁府探查。前幾日去那裡時,姤兒還碰上了不幸也沾染上這毒的賊人,可惜兩人爭鬥間驚了丁府的人,如今她很難找到機會再進去了。
與此同時,日復一日,姤兒腳上疤痕的結痂漸漸脫落,多日前的難過也慢慢變淡了。但那再現的病症,卻勾起了姤兒對呂岩的回憶,讓她想起幼時雪地間,想起因緣再逢時。姤兒發現自己產生了一個難以想通的心思——明明是一同生活過的,為何對呂岩,卻遠比對林錦與苟杳更為想念?
尤其在除夕那天。
樂柳兒想出門去逛,又怕自己的身份會帶來些不自在。姤兒在聽說有除儺大隊後,便買了幾個有趣的面具,讓樂柳兒和丫鬟們帶上,跟著大隊一起遊街玩耍。
東市燈火通明,人多得只能席地而坐,卻依舊興致高漲,一起開懷暢飲。路邊的玩意小吃,更是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姤兒不禁感嘆,果然是“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啊。
只是那面具戴著吃東西實在太麻煩,姤兒買了個香噴噴的紅豆糕,實在誘人,便把面具拉起扣在了頭上。不知是不是因為那些公子哥兒看見了自己,他們認出了樂柳兒,邀她一同遊東市。於是姤兒便被安排去把一個喝得醉醺醺的郎君送到鮮品閣裡。
然後......
明明被侵犯得羞怒,明明是個穿著華麗動作呆滯的公子哥兒,卻在一瞬間,姤兒好似聽到了一聲熟悉的“姤兒”。於是連同那酒氣熏天的味道里,再回想起,彷彿也帶上了熟悉的氣息。
這樣的“莫須有”,真真讓人煩羞。
還未平定下昨日的煩擾,姤兒便被樂柳兒拉了去。原因是今晚本定好的詩樂會上,樂柳兒要舞一曲《憶秦娥》,但晌午後有人出高價請她到府上的宴會去排演,樂柳兒自然毫不猶豫地接了。此時讓醉花樓的鴇母蘇媽媽很不樂意,初一晚留在醉花樓的人本就少,《憶秦娥》又是她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獨舞,她這一走,場面若撐不了,怕是丟了醉紅樓的“聲譽”。
於是,作為陪練已對動作十分熟悉的姤兒,便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臺子。
第一次如此“拋頭露面”,姤兒有些拘謹。但當熟悉的樂調一聲聲緩緩奏起,一身素裹的姤兒隨之翩然起舞,便漸入其境,曲起曲落間,一氣呵成。
直到臺下爆出的一陣叫好聲,姤兒才恍恍然看向臺下的人們,又有些約束起來。
“敢問這位娘子,芳名如何稱呼?”臺下有人在喧鬧中大聲問著。姤兒一時不知如何作答,畢竟蘇媽媽和柳兒她們都曾叮囑過,在醉紅樓裡不能吐露真名,以免從此丟了女兒家的名聲。姤兒躊躇間低下頭,看見了燭火下的白裙和那多金絲繡的花,眼珠子一轉,抬頭笑著說道:
“牡丹,我叫白牡丹。”
底下頓時又傳出一陣嘈雜——“牡丹,沒聽說過呀。”“是新來的吧。”“牡丹娘子,改日我們飲酒一敘如何......”
這時,一旁的蘇媽媽見狀急忙上臺,一邊暗中推著不知如何作答的姤兒示意她退下去,一邊說道:“多謝各位的捧場,這是我們醉花樓精心準備的舞蹈,各位可看得盡興?”接著,她清了清嗓子,又道:“那麼,這就是今日詩樂會的詩題咯——《憶秦娥》。在座的大才子們,桌上都有紙跟筆,倘若能在半柱香內以今晚在咱們這兒的見聞為據,填完一曲《憶秦娥》的祠,並且被眾人推作最佳,我們呀,就免費請您一頓宴,請樂柳兒娘子作陪呢!”
聽聞蘇媽媽之言,眾人一陣騷動,連連叫好,然後便各自飛速提起筆,凝神思索起來。
姤兒在臺下看著眾人的反應,情不自禁地笑了。環顧大廳往靠門處望去,在燭光跳躍中姤兒望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頓時僵住了笑。
他來了?咳咳,怎麼辦喲......
喜歡丟一枚銅幣等月兒圓請大家收藏:()丟一枚銅幣等月兒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