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初入鄉,新上任(第1/2頁)
章節報錯
蔚藍的晴空飄著幾抹魚鱗般的輕雲,它們靜靜地浮著,俯瞰那白日下的車水馬龍。
街巷不寬,左右是參差不齊的屋舍,鮮豔的旗幟在其間點綴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彼此打著招呼,有時還會夾雜著牲口的“哞哞”聲和馬車的“吱呀”聲,似是在交和吟唱著自得其樂的安寧。
別樣的風土,別樣的方言,卻是一樣的喧雜場景,讓姤兒感受到些許親切,心頭因身處陌生之地的惴惴也平靜了許多。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餘幾日,兩鬢各成絲。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耳邊傳來呂岩暢意的誦聲。
“這是謫仙人的《贈錢徵君少陽》,現在又不是春季,你怎麼想到這個了?”姤兒和呂岩並肩在馬車後面踱步行著,向他問道。
呂岩看著街邊的黑瓦青磚,笑著說道:“這首詩借用的是姜尚的典故,你知道吧?”
“投竿垂釣,遇文王渭水之獵而為帝王之師,姜太公之名,自然如雷貫耳。”姤兒細解著說道。
“沒錯,姜太公輔佐武王建了周朝,有了齊國,這裡就是齊國的國都。據傳當時這兒憑著鹽鐵之利富甲一方,可謂是膏腴之地、天澤之府。”呂岩顯然過來前做了不少功課,一臉欣欣然地向姤兒介紹著,“東晉的陶淵明也曾說過‘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這個地方,也算是個享譽古今的寶地。”
“是麼?”姤兒眉頭一翹,問道。她只知臨淄離海州近很多,回呂家一趟更為方便,卻不知竟是齊風泱泱之地,聽呂岩講起這裡的昭昭史事,不禁又多了幾分好感。
呂岩笑著點點頭。這個地方給他的感覺很是舒心,以後在這裡為官的日子,或許會是一番刻骨銘心的經歷,想到這裡,呂岩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愉悅之氣。
“阿郎,咱們先去哪兒?”走在馬車前面的晴雪回頭喊道。
呂岩想了想,回道:“先去縣衙罷。”
來到縣衙大門的街前,呂岩卸下肩上的長劍,拿著裝有官憑的包裹進了衙門,而姤兒和於叔、晴雪則等在縣衙大門外的照壁旁。
衙門前的街上行人寥寥,有幾分清冷,姤兒來回踱著步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仍不見呂岩出來,卻聽街角傳來車軲轆的轉動聲,一架青布馬車出現在拐彎處,停在了大門前。
一個身著淺綠官服的男子起身下車,注意到一旁停著的馬車和等候的三人,以為是縣裡來辦事的百姓,吩咐馬伕拉走車後,便急忙快步迎了上去。然而,在與其中一人的對視中,男子停滯了腳步。
“白......牡丹?”那男子驚愕得連尊稱都忘了說。
“你是,薛——”姤兒見到那男子同樣十分驚訝,雖然只在京城有過兩面之緣,但這高大溫良的模樣姤兒卻記得清楚。只是那時他還是進京趕考的書生打扮,如今身上的衣服卻像是這縣衙裡的官員。
“沒想到白娘子還記得在下的姓氏。”那男子平定了下臉上的驚詫,行禮笑道,“在下單名一個亮字,竟在這裡再見到娘子。敢問娘子是來?”
姤兒也上前回禮,能在這裡遇到認識的面孔,自然倍感親近,她笑著說道:“在下......不,民女的夫君今日前來到任,所以在這裡等他。不知薛郎來這裡,是這縣衙裡的官員嗎?”
薛亮沒答話,腦中在聽到這位白娘子口中的“夫君”時一片空白,心情從再相見的狂喜直直跌落,完全沒聽到姤兒後面的問話。他隨意“嗯”了一聲,便悻悻然退後了幾步,往衙門裡走去了。
姤兒有些奇怪地看著他匆匆進門的背影,又回頭看看晴雪和於叔,無奈笑了笑,倚靠在照壁上,繼續等著呂岩。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呂岩微皺著眉頭從大門緩緩走了出來。
“阿郎,裡面什麼樣?”晴雪見姤兒沒說話,忍不住開口問道。
呂岩看了看一旁的姤兒,她正歪頭睜著大眼睛看著自己,便鬆了眉頭笑笑道:“走,帶你們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