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排滿的賽程(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地腳踏車的特點很明顯,相比於公路賽車,山地車的外胎更寬更厚,外胎上佈滿凹凸不平的橡膠顆粒,以對應複雜多變的山地路況。
除了山地胎之外,有種零件也必須要裝在山地賽車上,那就是避震器。
幾乎每一輛山地腳踏車都會配置避震前叉,這種車俗稱硬尾。而xc賽車通常還會加裝後避震器,這種前後都安裝了避震器的腳踏車,俗稱軟尾。
硬尾、軟尾的俗稱很形象,只配置了避震前叉的硬尾車,在山地騎行時會感覺到明顯的車輪震動感,全避震的軟尾車騎行起來則會帶給車手更溫柔的感受。不裝避震器就去玩山地賽,蛋蛋肯定會被震碎掉一地。<arin的競賽級xc山地車做為自己的胯下坐騎。<arin的車架選用鋁合金材料,車架顏色塗成了巧克力色。它的避震前叉規格為短行程xc,後避震器則是油氣型。
和造型美豔的場地車、tt車相比,山地車就是個糙老爺們,但也只有粗獷的糙老爺們能適應艱苦的野外環境,美豔姑娘去到荒山野嶺,不到幾分鐘就會爆掉。
車已選好,杜柯推車去到室外,一路騎行到了山地越野訓練場,開始試車。
呈貢訓練基地內的這條山地越野賽道,一週全長是3025米,設上下坡路段、沙土路段、涉水路段、泥地路段、石板路段、碎石路段、臺階、橋樑、林地路段等等各種路段,完全符合奧運會、世錦賽、洲際錦標賽的賽道設定標準。
唯一的不足就是,呈貢訓練場的賽道略短,才3公里多25米。
正式比賽中的xc山地賽道,一圈長度在4.5~5.5公里之間,車手們圍著賽道騎行7到8圈,騎行里程通常在30~45公里之間。
里約奧運會山地賽的賽道地圖已經公佈了,里約賽道一圈長4.85公里,比賽設7圈,總計騎行里程為33.95公里。
呈貢賽道和里約賽道在長度差了近2公里,但也沒辦法了,先練著唄。山地賽的訓練賽道每加長1公里,擴建成本加日常維護成本高達千萬元以上,就路段設定而言,呈貢訓練賽道已經是國內最好的山地賽道了。
接下來的時間,杜柯和他唯一的山地賽隊友王楨,他倆每天都圍著訓練賽道繞圈騎行,每人每天平均騎行二十幾圈。
關於杜柯,朱指導每天都有驚喜的發現。杜柯剛開始幾天的時速在15公里時以下,過了幾天,杜柯完全熟悉了賽道,時速已經到達了20公里時。
到了4月底,杜柯在這條訓練賽道上的時速已能穩定在23~25公里時。
在山地賽中,能穩定在這個時速,那就是世界級水平了。
山地賽世界排名前50位的選手,在任何賽道中,他們都能將自己的時速保持在20公里時左右。22.5公里時,這是世界前20的水平。25公里時,那至少是世界前五的水準了。
“杜柯,你也太吊了吧……”今天的訓練結束後,王楨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服的對杜柯說到。
王楨今年26歲,是最近幾年冒出來的山地賽新秀。對於男子山地賽車手而言,26歲算是比較年輕了,當然了,22歲的杜柯更加年輕。王楨在這條訓練賽道上的時速在16~18公里時左右,他目前排名世界第165位。
以里約賽道33.95公里全長來估算,王楨最快要1小時53分鐘完成比賽,而杜柯最慢用1小時28分鐘就能搞定。
同樣的賽道,25分鐘的時差,這大概就是國際頂級車手和中國頂級車手之間的差距,套圈的話,杜柯都能套王楨好幾圈了。
“畢竟這只是訓練,一條賽道上就咱倆在玩,而去參加正式比賽,我們要跟四五十位外國選手競爭,不一樣的。”杜柯看上去比較理智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