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輕裝上陣(第1/2頁)
章節報錯
杜柯回到體總賓館後,研究了一晚上【感知2.0】。
【感知2.0】保留了感知其他運動員屬性的功能,並新增了一個功能:感知自己。
自己還用得著感知?
杜柯感知了一下自己,發現相當用得著。
杜柯感知他自己,是以單項為單位實施的,他感知自己的100米單項,系統給他刷了一堆資料出來。
平均步幅:2.22米。
步頻指數步頻身高):8.918
支撐擺動:13.52
騰空著地角:66.2度。
剪絞延續角度:19.7度。
三磷酸腺苷供能時間:6.89秒。
……
資料挺多,幾十條,普通人可能看不懂這些名詞和數字代表的含義,但杜柯一清二楚,這是100米跑的重要指標。
跑步競速,說白了就是比誰跑的更快。跑的速度從大方向來說跟兩個因子緊密相關:步頻+步幅。
步頻越高、步幅越長,運動員自然跑的越快。
決定步頻步幅的是步頻指數、支撐擺動、騰空著地角、剪絞延續角度……等等分解因子。
三磷酸腺苷則是人體肌肉中的能量源,100米跑這種劇烈的無氧運動主要靠三磷酸腺苷供能。
百米跑運動員起跑之後,三磷酸腺苷在幾秒內就會耗盡,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百米跑運動員跑到50~60米距離後會達到最高速,之後誰能保持最高跑速到終點,誰的成績就更好。因為五六十米之後運動員體內的主要供能物質幾乎枯竭,誰能多撐一秒甚至零點幾秒也會佔據途中跑時的優勢。
人體是一部複雜而精密的機器,也許我們自己也無法完全看清自己內在的全部,而感知2.0能幫助杜柯更加了解自己。
這些運動指數當然也可以透過高科技儀器獲得,美國人最喜歡在訓練中運用儀器、電腦對運動員進行資料分析。
但機器測量絕對沒有感知2.0這麼精準,那麼杜柯感知到自己的100米單項精準指數後,又有啥用呢,看看而已嗎?
當然不是看看而已。
杜柯透過感知2.0全面審視了自己一番之後,悟出了玄機,就100米單項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延長三磷酸腺苷的供能時間,將騰空著地角度、剪絞延續等技術細節調整到最完美的引數狀態。
如何實現上述改善,長期對策是訓練,短平快的開掛方式是加屬性—精確加點,或者研發一個輔助特技。
透過提高體質屬性來延長三磷酸腺苷的供能時間,透過提升技巧、敏捷屬性將途中跑動作調整到最完美狀態,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跑的更快。
爆發力已被杜柯堆到了148,對於100米、200米、400米單項來說,提升爆發力已不是當務之急,繼續堆爆發力的收益將小於堆體質、技巧、敏捷的收益。
感知2.0通用於任何大型,切到游泳、射擊射箭、腳踏車的頁面,又會感知出不同的運動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