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柯扶住車把手,做出發準備狀。

他被安排在最後一排出發,前面密密麻麻幾十號人,這些車手穿著各色各樣的騎行服,都戴著頭盔、護目鏡,也看不清誰長啥樣,能準確辨認競爭對手的標記就是每位車手胸前、背後貼著號碼布。

杜柯胸前、背後號碼布上的資訊是:

2040

ke

選手編號遵循一定的規則,本次賽事設男子速降、男子xc、女子xc、男子障礙等幾個專案,前兩位10表示男子速降,20表示男子xc,30、40表示女子xc和男子障礙。

參加男子xc比賽的40位選手中,uci積分最高者編號為2001,這位2001號車手來自西班牙,他的uci山地賽積分排名世界第9,能排進世界前十,他也算是位山地賽高手了。

2001號西班牙車手被安排在第一排中間位置出發,他左邊是2002號,右邊是2003號,第一排的8位車手是2001號~2008號。

依此類推,2040號選手杜柯就被排到最後一排最右邊的出發位置了。

杜柯的隊友王楨出發排位要稍微好點,王楨是2028號,在第四排出發。

參加男子xc賽的一共有40位車手,除了王楨,杜柯也不太認識其他38位外國車手。

公路賽明星,杜柯能數出一堆名字。山地賽比較有名的車手,杜柯聽說過法國山地賽之王阿布薩隆,以及瑞士猛男尼諾舒爾特、捷克悍將庫哈維。

杜柯記得,從2004年雅典到2012年倫敦,三屆奧運會的男子山地賽冠、亞、季軍領獎臺上總能見到這歐洲三將的身影,所以他對這三位國際頂級山地賽車手記憶深刻。

法、瑞、捷的歐洲三強並沒來到美國參賽,但世界排名前50位的山地賽選手來了11位,世界排名前50位意味著,他們隨時都能去參加奧運會,所以這場xc山地賽也不負“國際邀請賽”之名。

腳踏車、游泳、短跑雖然都可以劃分到競速範疇,大原則是誰用時最少、最先抵達終點為冠軍,但競速的方式和過程,腳踏車和游泳、短跑有較大差異。

杜柯現在的心態就是,把自己當成腳踏車專案上的新人,去拼一拼這些國際車手,小馬過河,拼一波才知道自己的斤兩。

砰!

這時發令槍聲響起,比賽開始。

聽槍之後,原則上五排共40位車手可以同時出發,但前排的車手不行動,後排的也沒法強插呀。

所以肯定是第一排車手最先啟動,後面的車手再開始跟騎。

嘩啦啦,刷刷刷,第一排車手啟動後,後面幾排車手迅速跟上,40位車手一陣猛蹬猛衝,帶起沙土飛揚。

最後出發的杜柯同樣也是加速騎行,他試圖在出發之後的500米平地路段佔據先機、衝到領騎集團位置。

衝了兩百多米之後,杜柯發現:“尼瑪這跟早高峰擠地鐵沒兩樣,插不到前方啊!”

正式比賽跟訓練不同,訓練中就是杜柯一個人玩,最多和隊友王楨一起雙打,屬於信馬由韁、狂野奔騰的性質。

這場比賽中,40位車手激勵競爭,真如擠地鐵一般,誰有力氣誰上車,弱雞隻能等下趟。

前面幾十號人堵路,杜柯騎的再快也無法殺出重圍、衝到前方,根本就超不了車。

沒轍了,只能先跟住大部隊,上山之後見縫插針,一個個的追吧。

杜柯跟著大部隊上了山,這是第一圈行程。

上山之後的四五百米雖然是爬坡路段,但坡度平緩,沒太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