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賽開始前,主辦方特地邀請了水木大學相關專業且具有參與國際賽事經驗的學長,來給他們簡單介紹飛行器的製作原理,以及製作過程。

公平起見,每個小組都會被分到功率大小相同的推動器,而且不允許小組間的合作。但會有指導老師巡邏指導。

學員們需要製作的是飛行器的本體,包括骨架等。

還有推動器的安裝也很重要。如果做出一個非常漂亮的模型,結果最後卻上不了天,那就尷尬了。

在能上天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如何實現載重更大化,並儘量減小對速度的影響。

其實透過簡單計算就能知道,載重方面的優勢能輕鬆趕超因速度產生的分差。

所以說,是在能上天的基礎上。如果飛到一半墜機了,那是得不償失。

在某個小組成員試探性地提出自己的設想後,立馬有人站出來,擔任了近似於組長的職務,鼓舞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再選擇其一作為母本進行深入最佳化。

能被招進這個夏令營的,多半是智商過人,且具有進取心的人。

他們決不允許因為溝通障礙的問題,導致大家隨意選取一個母本,就對其進行復雜的深化設計。不同的母本所能達到的極限是不一樣的。他們渴望做到最好。

佑佑設計的母本被認為過於簡單,但組長非常看好,於是給了她一個解說的機會。

或許有些人只是捕捉了一閃而過的靈感,但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能像思慮周全的人一樣,做出儘可能完善的解釋。

“我知道擬態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我們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做出成品,展示後就要上天。這麼短時間的擬態只會徒有其形,可能有的優勢就是容易上天。但是它很難承受住更大的載重。”

“抱歉,秦佑同學。”有人在佑佑話音落下之後出聲,“打斷你一下。我們知道你對擬態的意見了,現在,請正面描述你的設想的優勢。”

佑佑點頭,面不改色:

“非常簡潔,結構清晰,一目瞭然。承重能力強,可以保持平衡。”

“它能上天嗎?”有同學提出質疑。

“可以。”佑佑肯定地說。

“依據?”

他們聽完課後就立馬到這個教室來集中討論了,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連佑佑也不能馬上做出一個實體模型來,比例再小也不行。

佑佑從通訊器裡劃出一個檔案到桌子上。

有人驚訝於她是怎麼啟動桌面的,但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被透明桌面,或者說螢幕上展示的虛擬三維模型給吸引過去了。

佑佑開始用手邊的材料快速搭建一個與參賽飛行器呈110的縮小版模型。而那邊有幾個人以前用過同款軟體,於是手動設定了不同的背景條件程式,看看在理論模擬情況下,它能不能成功試飛。

佑佑是在聽課的途中建的模。

因為通訊器的螢幕太小,用手指不好操作,所以佑佑藉助了聞訊“趕來”的左妖的力量。

它能幫佑佑快速正位,包括拉回畫偏的線,糾正平面升降高度等等。在做出一個基本模型之後,左妖為了討好主人,甚至幫佑佑做了渲染,讓模型看著更為逼真。內部結構被暫時隱藏,需要時可透過改變檢視模式來顯示。

看完計算機演示的動畫後,多數人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