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元十八年。

陳華召集秦國七十餘個大小諸侯,在洛城召開首領大會,確定天下主之位。

之後的三日,他更是舉行盛大的露天宴會,與眾諸侯飲酒作樂,頗有當年夏啟的腐敗之風。

不過,三日後,眾諸侯也喝飽吃足。

陳華就將他們召集到正殿。

說起這個正殿,其實是在多年前洛國救災回來後,在眾大臣的多次提議下建造的,用大臣的話來說,別的方國伯候都有像樣的宮殿,洛國這麼強大,怎能讓洛伯候住那小房子呢,於是,這個宮殿就建起來了,雖然面積不大,但裡面各種行政區域都分好,總的來說,更像一個加強版的政府大樓。

七十多個諸侯聚集在正殿這裡。

陳華在正中間,洛寧等大臣坐於兩側。

陳華就開口道:“你們都是秦國的子民,現在天下太平,百廢待興,相信你們也看到我洛氏各城邑是多麼的強大,我今日要說的這幾件事,其實有很多大國都在執行,所以,我在這裡還是要跟你們說一下。”

“第一,我希望你們廢除貝幣,統一用“華幣”。”

說完,他命人將紙幣和銅硬幣分發給在場的諸侯,特別是那些距離洛國較遠的方國,比如吳氏國、東夷的伯明國等。

“現在你們可以用貝幣跟我交換,但在三年後,我會徹底廢除貝幣,現在虞國、昆吾國等大國都用華幣,三年後,我希望在我管治內的方國,統一使用華幣。”

“你們有沒有意見?”

很多大國都掌管著周邊小國的經濟命脈,既然大國都沒意見,那些小國自然沒意見。

接著,陳華又說道:“現在以洛氏為天下主,我希望,你們都以我們洛氏之語音為準,以洛氏之華文為字,還有,我會每年舉辦一場統考,招收各地的人才任為大官,但凡一個方國出一個人才,我便會賞賜那個方國三十萬元,凡是一個方國派出一名學子參加統考,我會獎勵那個方國一人一千元。”

只要自己方國出一個人才,不但能在秦國裡當官,那個方國還有數十萬元的獎金,連派去參賽都能得到一千元,這明擺著是穩賺。

這些諸侯個個連點頭答應。

但有諸侯就連問:“陛下,你說的統考...選官...我們理解,只不過,我們很多方國歸順秦國的時間短,我們也不知道這個統考考什麼,很多人連洛氏的華文都沒見過,這對我們這些距離遠的方國不公平啊。”

陳華微微一笑,隨即回道:“你們也不用擔心,我會派人到你們方國建設學院,並且派出師者去教導你們族人學習,還有,我希望你們的庶民也能一起學習,我會建立庶民學院。”

陳華這一句話,當場打消了他們的擔憂。

接著,陳華又命人取來米尺、升斗、稱。

他向在場的諸侯表示要統一度量衡,並送給每一個方國十套的度量衡,諸侯們自然也不會拒絕,這些工具正好可以解決很多國內的度量衡問題,在與其他方國貿易的時候就有一個標準,比起以前用方國首領的手、步來制定的度量單位靠譜多了。

華元十八年,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不再藏著,開始推廣到每一個方國裡。

秦朝又向全國統一貨幣、度量衡、語言、文字,並在全國七十多個方國裡建立學校,讓平民、貴族都讀上書,學習文化,而統考便是他們進入上層管理的重要途徑。

陳華建立豐厚的獎賞機制,很多方國諸侯為了臉子、為了那筆獎金,開始重點培養除貴族外的那些比較優秀的庶民、奴隸。

華元二十年,高產作物得到廣泛種植,很多方國解決了溫飽問題。

而這年因為陳華放寬了考試的題目,很多方國嘗試派遣學子到洛城參加統考,而有五分一人得到錄取,能進入中央基層官員階級,儘管這些人還是一年級水平不過,他們進入基層後,要繼續學習。

而正因為這次統考的成功,各個方國嘗試到甜頭,開始大辦教學。

整個秦國內的方國不再為爭奪食物人口而鬥爭其實是有強大的洛氏坐鎮,現在眾方國比夏啟時還要和睦)而轉變為人才的競爭,很多方國為了讓自己在秦國佔據話語權,紛紛以洛氏學院為基點,不斷培養人才。

華元二十三年,秦國開始提高統考的錄取線,一時間,大量的人才被淘汰,特別是很多庶民階層的“好”學子被遣返回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