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塗山之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塗山景放下手中的玉器財寶,回過頭來,點頭道:“沒錯,桐國是我們淮地的一個方國,淮地包括豫、荊、揚三州部分,我們塗山氏可是淮地的大族,青丘國也是附近方國的伯候之長國。”
說到這裡時,塗山景臉泛得意之色:“我們淮地並沒有受旱災之害,受災的地方是在淮地西部荊州鄂國一帶。”
正所謂,拿人的手軟,塗山景收了陳華的禮物,自然將情況如實道來。
淮地的人,在中原人眼中屬於夷人,稱為淮夷,跟東夷一樣,夷是一個帶著輕蔑的稱呼。
所以,東夷諸國和淮地的方國都不會稱自己為夷,正如秦漢時期的匈奴也不會稱自己為匈奴,而稱為匈人,只是中國古人加一個奴字表蔑稱。
陳華自然不會說他們是夷,這可是罵人的話呢。
陳華命人取來那個玉禹鼎,並說:“這是太康後主、徐妃主給我的禹鼎,傳聞此乃禹帝用過之物,現在我不但是東方伯候之長,還是徐妃和太康後主親自封的左司馬。”
玉禹鼎...
塗山景連線過認真看著,忽然雙目放光似的,心想:由此可見,這個洛伯候並非普通的諸侯,而是一名位高權重、勢力強大的方國伯侯,據聞洛國曾經大敗冀州眾國於牧野,很明顯,這個洛國不但富庶,實力還很強大,不然徐妃也不會將此物交給他。
塗山景肅然起敬,對陳華道:“洛伯候,我可以為你引見桐國伯候,只是,你得稍作等候。”
陳華為塗山景的態度轉變而感到歡悅,又道:“我此行除了救災,還希望能夠結交淮地眾候,未知景伯候可否願意幫忙引見...”
“沒問道。”塗山景連點頭,“我們淮地的方國並不多,十日後,我可讓他們到塗山邑。”
“好好,等回朝,我便向夏後、徐妃主,給你們塗山氏族美言幾句。”陳華客氣的道。
“謝了。”
塗山景含糊的點頭,說實話,塗山景對夏后氏一族並不感冒,這還不如結交像洛國這樣富庶的方國來得實在,單單這一箱財寶,就可以讓青丘國增加兩年的財政,用這些財寶,去跟別的方國換一些銅器,就能增強青丘國的實力。
陳華在青丘國等待的過程中,救災隊伍已經動身往西出發,趕往荊州受災地區,淮水還能讓船隊繼續往西前行,只是到了盡頭就得走陸路,不過,剩下的陸路也不是太遠。
夏朝已是一個封建國家,朝廷會行使政府職能,而這次的賑災便是行使政府職能的手段之一。
......
十日後,淮地的方國伯候乘著馬車趕到了青丘國。
如果陳華不亮出玉禹鼎,還真沒那麼容易請到他們過來,可見,即使大禹逝去多年,他的影響力還十分大。
明堂之上。
各方諸侯都整齊坐於兩側,他們面前都擺放著几案。
一共七個國伯候,分別是:純狐國、梁國、徐國、皖國、桐國、六國夏朝淮地方國)、英國夏朝淮地方國)。
淮地除了青丘國外,這七個方國最具代表性,其餘的小國或者氏族只是方國自己分封的小國並不具代表性。
待眾人坐下,青丘國伯候客套了幾句,並簡單介紹了下陳華,以及此行南下救災的事宜。
陳華隨即站起來,神情嚴肅,沉聲道:“,我洛華能夠與諸位相識,甚是榮幸。”
“洛伯候言重了。”
“能夠與洛伯候相識,我們才是榮幸。”
在場的諸侯連站起來客氣回道。
陳華吩咐旁人到外面取來一些玉器,派發給每一位伯候,並對眾人道:“我們洛國也算一方諸侯之長,這是小小心意,希望你們能收下。”
每人一塊崑崙玉,這些諸侯很是歡喜,一個個的客氣道謝。
陳華接著道:“聽聞南方諸國物產豐饒,特別是你們的稻米和黑水牛,在我們中原一帶的價值奇高。”
接著又看向桐國伯候,笑道:“桐國出產的桐油,我們洛國十分需要,我們洛國啊,每年都要進口近百桶桐油,若是桐國每年能出售桐油給洛國,我們洛國願意拿出好的銅器與之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