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褒國達成貿易結盟的關係後,陳華等人繼續沿著漢水出發。

途經那個扈國分支竹溪部落,順道收復了它,接著沿著陸路一邊收復路上的那些小氏族一邊返回庖國。

庖國是伏羲氏族的一個分支,庖國伯候庖丁在數年前,將伏羲氏族的玉琮和玉璧,還有禹鼎獻給陳華,所以,現在的庖國也成為了洛國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現在洛國的不但收復了洛水的中上游,還在陸地上打通了漢水流域,並收復漢水中游,而漢水的下游,是豫州與荊州地區,也是部分三苗人的地盤。

三苗並非指三個部落,而是與東夷一樣,是一個區位名稱,實際上,三苗有一百多個分支部落,在荊州的三苗人是歸順於夏王朝的,不過他們並不是絕對服從,他們還不時與夏王朝作對。

陳華將禹鼎帶回洛城,就立刻命令禮部將三個禹鼎好好供奉起來,並修建一個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的神廟,用於安放這禹鼎。

這個神廟不但供奉著禹鼎,還供奉著洛氏、伏羲氏等氏族的信物,神廟造得非常大,也非常氣派,同時花費的財政也非常多。

不過,最近幾年,洛國除了在上年勤王外,就沒有發動過戰爭,一直都在埋頭髮展搞生產。

洛城附近的那些氏族,諸如白民國、鐵石部落、洪氏、連山氏等的氏族都全部撤銷變為縣。

但冀州的牧野西河等地還存在著不少的氏族,這個就沒辦法了,這些氏族與洛氏的關係較疏遠,這得等到第一批小學畢業的識字人去取代冀州地區的管理層,才能慢慢弱化這些氏族,才能逐步撤銷這些氏族。

在陳華還在西王母國期間,宓妃與庖丁、洛寧等人憑藉伏羲氏族的玉琮和玉壁這些信物,將伏羲氏遺族金刀盟收攏過來,特別是金刀盟的宓風在得知洛國還擁有三個禹鼎後,更是一改先前猶豫的態度,轉而擁立陳華。

現在洛國的實力強大,也不再顧忌金刀盟。

直接在鐵木氏附近的平原劃出一塊地方,讓金刀盟的氏族在那裡建立城邑,為了不讓金刀盟坐大,洛寧和一眾高層商量後,在其它縣城的附近再劃出五塊地給金刀盟的氏族居住。

同時,也因為金刀盟的歸順,洛國的勢力得以越過南山澤,蔓延到伏牛山,並與三苗人的地盤相接觸。

在洛水上游的南山澤裡,那個外族黑山部落則是繼續成為洛國的附屬部落,與洛國一起開採鹽煤,並且定期向洛國納貢。

洛國作為回報,則將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文化,還有銅類輸送給黑山部落,雙方都有共同利益,只要黑山部落繼續納貢稱臣,洛國就不會對他們動用武力。

陳華回來後,洛寧等人將這兩年發生的事情都彙報給他知道,特別是太康任命洛寧為農官,讓洛國去處理荊州梁州旱情的事。

“熊髡是后羿之臣。”

陳華的歷史知識還是有的,一下子就看穿了后羿的計劃,並向眾人說道:“后羿身邊有四個能臣,武羅、伯因、熊髡、尨圉,這個熊髡應該是后羿派去蠱惑太康的。”

“后羿與我們想的一樣,現在夏后氏氣數未盡,還有很多擁戴太康的方國氏族,現在大家都出師無名。”

“既然後羿已經派出熊髡去蠱惑太康,讓夏后氏失民心,我們就不必多慮了,我們繼續默默發展,不必要的戰爭不要發動,好好修養生息。”

“荊州、梁州大旱,太康派我們去治理,確實對我們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太康怎麼也想不到,我們已經擁有荊州、梁州...這兩個州的禹鼎。”

“這兩個禹鼎是將來統御這兩州的重要信物,這次我們可以藉助救災之名,拉攏這兩州的氏族方國。”

眾人聽到陳華的分析後,都一致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