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筆墨硯與學校(第1/2頁)
章節報錯
部落新規劃的廣場旁,上年建的幼兒園旁邊是一間學校,經過連來的動工建設,這學校也將近竣工了。
這是一個四周有磚牆圍著的學校。裡面每一個草頂棚是一間教室,一套套比較粗獷的凳椅整齊羅列,每一間教室都有一塊黑板。
磚牆用粘土混合黑炭灰塗抹表面而成的黑板,粉筆用一些比較白的粘土搓成一根根能塗寫字的粉筆,雖然顏色淺,但勉強也能作為教育工具。
三十個已經學會一百個漢字的老師作為教育團隊,只要有時間,陳華便會給這些老師們上課,老師學會後,再傳授給學生。
夏朝語言跟現代漢語有非常大的差別,甚至有一些字沒有出現和一些字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比如之前的大理、牧、遒人等詞語就不同了。
魂穿而來的陳華天生就會兩種相隔幾千年的語言。
思前想後,他還是放棄了教導族人普通話,幸運的是,漢字和甲骨文都是表意文字,兩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只是讀音不同而已。
學習語言文字一定要有拼音,所以他用夏朝時期的發音重新編寫了拼音表。
“七歲到十三歲的孩子上一年級,他們剛開始並不適應,後來老師和家長打了他們幾頓,就好了,族長,你看看他們多聽話啊。”
“嗯,不聽話就要打,這很有效果,這些孩子以前到處跑,根本坐不定,要用嚴厲的方法才行。”
“五歲到六歲的孩子已按你的吩咐分開教學,教他們基本生活常識和禮儀,這是學前班,現在我們主要的班級是學前班和一年級。”
“以後每年都要進行考試,一年級及以上的都要進行升學考,考不過就留級。”
陳華在教育主任的陪同下巡視著一間間大棚教室,這些學生都很聽話,個個認真地學習著老師傳授的知識。
現在一年級的科目有語文、數學、自然認識各種動植物和以前自然物)、體育強身健體)、思德進行衛生教育和愛國教育,特別是一些事情比如陳華來到部落後,洛氏部落變得如何強大,人們幸福生活離不開陳華的領導之類,一切從娃娃抓起。)
這批老師大部分是造字聖人倉頡的後人蒼舒氏族人,他們族對文字很有天賦,這也是陳華看重他們的地方。
陪同陳華參觀新學校的教育部部長叫‘蒼空’,是個不到一米六、胸很大的女老師。
蒼空老師忽然想到了些事情,便連道:“對了,族長,學校的鉛筆不夠,一些學生練字和做作業也沒辦法進行。”
“我知道。”陳華想了下,“我已命人研究墨水,我去看看。”
“是的...”
從學校走出,快步來到其中一間工場裡。
自從部落慢慢發展起來,各種工場建了又建,一些平時需求的物品也慢慢能自己生產。
造墨工場裡面的工人正忙碌著。
“《天工開物》說,古代的墨是油煙,就是植物燃燒後的那些黑漆漆的灰,比如燒火做飯的鍋灰,這些灰很細,像粉塵,顏色也特別黑,很適合做寫字的墨。”
“松樹燃燒後的油煙是松煙,這是最好的墨水原料。”
一個三角形大棚外面用禾草蓋得嚴密,棚內所有的面都鋪著厚紙,關上門就能變得密封。
大棚外旁邊有一個帶煙囪的爐,煙囪透入到大棚裡面,那些間縫都用泥巴封密。
只要在這爐裡面燒松樹柴,那些松煙便會進入到大棚裡面,附在裡面的厚紙上。
陳華剛來到這裡,工人們正好在裡面颳著松油煙。
用手捏了下剛刮下來的油煙。
油煙很細膩,色很黑,十分不錯。
但這樣的油煙並不能直接用來寫字,這還需要加入一些東西使其變得遇水變粘稠。
將油煙放到一邊,陳華又跑到工場一側的一口大鍋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