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河邊貿易(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裡有五十頭豬,算上成活率,等到今年過年時,我們應該有四十頭豬殺了。”
“今年先積累養殖經驗,等下年,下年在外面建一些豬場,再慢慢擴大養殖業。”
“這個豬場建在城裡太臭了,還會汙染我們的井水,城內的養豬場不能建太大。”
“那個牛場可以建在城裡,牛比豬乾淨,白天牽著出外吃草,晚上趕回來就行了,牛是我們部落重要的耕作工具,一定要好好保護,以後除了死去的牛或者從外面捕的野牛,誰殺牛就是犯了殺人罪。”
“羊跟牛一樣,白天放出去,晚上趕回來,放在城裡養殖。”
“每個養殖場都挖一個大糞坑,用來收集糞便。”
“還要放一些乾草進去一同發酵,糞便要發酵過才能用來做肥料,不然裡面都是病菌,有些病菌對植物有害。”
陳華一邊巡視城內的養殖場,一邊給養殖人員和一些工作人員訓話,有些事情還是要給他們說清楚的,特別是這些知識。
現在部落有雞場、豬場、還有牛羊場,這些養殖場都是由部落之前的養殖場升級而來。
以前部落的養殖業非常差,一點都不科學,建的養殖舍不注意通風,衛生條件差,人們還不懂得製作飼料,也不關心牲畜的健康。
這次陳華將部落的各個養殖場徹底改造,還挖了不少溝渠,建了集糞發酵池,另外還配比了飼料,從醫院那裡挑選一些學徒過來當獸醫。
醫學對養殖業非常重要,要是動物得了傳染性疾病,一死就是一大片。
除此之外,他還特別設立飼料廠,雖然平時有剩飯和一些蔬菜當飼料,但光靠這些是不夠的,養殖業需要穩定、科學的飼料來源。
所以他安排一些人都附近水源邊種植了不少蘆葦作為青飼料,另外人們吃剩下的骨頭都收集起來,磨成粉末製作骨粉為動物補鈣,還讓部分人到河裡打撈小魚曬乾磨成魚粉,作為蛋白質來源。
長期圈養的動物很容易缺乏維生素、蛋白質、鈣等,這會增加牲畜的損失率和患病率,比如一些動物缺鈣便會站不起來,不吃東西,最後慢慢的死去。
這非常不好,所以,骨粉和魚粉對部落的牲畜養殖必不可少。
剛離開養殖場,忽然一名男子快步走到跟前,這男子身上有一陣魚腥臭味。
這是一名漁民,現在漁民工作所得已屬私有,漁民捕到多少魚都歸他們所有,但他們只能到部落規定的市場擺賣或是將魚賣給部落專門的魚檔,當然他們自己擺賣的話就要上交一定的錢幣作為稅收。
陳華便是採用這種方式對漁民收取稅收,不過,現在漁民都是直接將魚賣給部落魚檔,他們賣魚的會比市場低一點,其中的差價便是稅收。
實行私有制,最重要的是稅收,陳華很明白這一點。
隨著部落的生產力提高,人們比以前交的稅相對來說是少了很多,想當初,一名漁民一天捕兩條魚就要上交一條,使用的工具也很簡陋,生活質量根本提高不了,現在就不同了,很多部落人都有餘錢去購置其它物件。
部落的漁民除了平時捕魚外,還會有組織地進行活動,甚至還擔當部落的水域守衛,遇到外族人還肩負起保衛部落領土完整的職責,領導他們的便是新任水軍頭領洛爾。
這名漁民便是洛爾身邊一名跑腿下屬。
“族長,洛河碼頭來了兩幫木排人,他們自稱來自下游的部落,說是要跟我們交換貨物,洛爾隊長拿不定主意,就讓我來通知你。”
“從下游而來?”陳華想了下,說道,“洛河下游的岸邊確實有不少部落,走,我們去看看,對了,叫上洛寧長老,他對附近部落比較熟悉。”
“是。”
十多分鐘後,陳華和洛寧等人趕到了洛河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