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水利灌溉農具(第1/2頁)
章節報錯
洛寧等人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趕路,終於回到洛氏。
他連忙找到了在工場的陳華。
“族長,不出所料,黑山部落不讓我們見宓妃。”洛寧連說道。
“嗯?訊息傳達到了嗎?”陳華連問。
“我們在黑山城寨外便就被攔截,我就跟那些衛兵說你另娶之事,餅食都送去了,訊息應該能傳達到宓妃和黑山首領那裡。”
“讓他們以為宓妃對於我們來說是可有可無。這樣到了春季,我們便能更容易換回宓妃。”陳華思索著說道,“換回宓妃...我們就先撤,讓鐵石部落跟黑山部落耗,我們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希望我們的計劃能順利。”洛也道。
“對了,洛寧長老,你看看我做的這個灌溉桶如何?”
陳華讓人取來兩個剛發明出來的灌溉桶。
桶是木製的,外形有點像茶壺,竹子做的壺脖,青銅做的花灑,用一塊塊木板捆紮成的木桶,外面塗了一層漆。
兩個灌溉木桶綁在扁擔上,便能一邊走路一邊灌溉作物,而且還能一次灌溉兩行地的作物,大大節省時間。
這時代,人們的灌溉工具是帶耳環的陶罐,從水溝裡瓢一罐水,然後到地裡灌溉,這樣很費時費力,甚至有些作物的葉子不皺,人們便懶得澆水。
作物要有充足的水份和肥料與陽光才能長快大,人們灌溉技術落後便無法提高糧食產量。
所以,陳華髮現這個問題後,就連忙動身研究一些新農具。
他特意設立一間農具廠,專門生產平常用的農具,還在部落新規劃的那塊商業用地上開設一間農具店、種子店、肥料店主要出售平常燒陶鍊鐵剩下的木灰)、再加上農業部門,這才勉強將部落的農業安排妥當。
除了這種灌溉桶外,他還設計了好幾種瓢,是用破開的葫蘆製成的瓢。
葫蘆原產中國,中國人培育和使用葫蘆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甚至可以更久,最初的葫蘆是陶器的前身,人們常用作儲存作物種子和草藥,所以便有了懸壺濟世的典故。
洛寧長老見多識廣,一眼便看出這些灌溉桶的大用處,便連驚訝道:“族長你竟然想到這種農具,我以前在一些大族裡見過用木做的桶,但卻沒見過這種...像水壺一樣的灌溉木桶。”
“族長你太厲害了,想必你肯定受到水壺的啟發而發明這個木桶的吧。”
“這茶壺木桶的出水口竟然像花一樣,這樣水流便能均勻撒在作物上,撒水面積變大,節省了不少時間,厲害,實在厲害!”
其實這些灌溉桶是陳華仿造後世那些農具製作的,只是它們是用木頭製作。
陳華連訕笑道:“對了,洛寧長老,你知不知道這些竹子是從哪來?”
部落倉庫裡存放了些竹子,但他並不知道是哪來的,洛氏部落附近並沒有竹子,問過了所有人,族人都說是洛寧長老在幾年前換回來的。
“竹子?”
洛寧連看著木桶上的竹子思考起來。
“對了,我想起來了,這些竹子我們跟邊河氏族交換得來的,已經有好幾年了。”洛寧說道。
“邊河氏族?邊河氏族有竹子?”陳華激動連問。
“是啊,邊河氏族那裡有一片大竹林,他們是大河部落...也就是河國的氏族,竹子都是很好的工具材料,只是最近幾年邊河氏族與我們交惡,便不再與他們貿易。”洛寧答道。
“那...有沒有其它地方有竹子?”陳華又問。
“沒有了,這附近一帶只有邊河氏族的地盤有竹子,河國裡面的一些氏族也有竹子,河國乃夏朝之水正,竹子都是很好的造木排材料。”
洛寧想了想,又說道:“在我們的南方,應該有竹子。”
“我們的南方?”陳華連道,“我們的南方乃南山澤,那是黑山部落的地盤,我問過小蝶和茉莉,她們都沒有見過竹子。”
接著轉身對那些工人道:“你們先把瓢造了,倉庫裡的葫蘆都用來造這個瓢,開春我就讓農業部的人種植更多的葫蘆,下年,農具廠就能天天開工,為部落生產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