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與農耕密不可分,陶器能用來儲藏糧食,讓人類可渡過漫長的冬天,促使人類文明穩定發展。

人們存藏糧食的器皿便是一些直徑達一米以上的大陶缸,甚至有些大陶缸比人還要高。

整個秋收時節,人們除了曬糧食外,有部分人還會去製作陶缸,陶缸既能儲藏糧食,又能裝水,是部落消耗最多的物品。

裝糧食的陶缸體積巨大,陶作坊裡的窯很難一次燒出大量的陶缸。

所有,人們燒製陶缸便會在外面選擇一個深度約一米多的大坑,去搭建篝火燒製陶缸。

雖然這樣燒製的時間短,但火達到的最高溫度可以很高,最高可達900度,這便是古代陶器燒製的最初方法之一。

但這樣簡易燒出來的缸使用壽命並不長,質,量也參差不齊,自然陶缸消耗的量就了多,基本上每年秋收後都要燒製幾批陶缸。

陳華當上族長後,大小事務都要親自去忙碌,這是他當族長的第一年,部落裡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親自去了解清楚。

需要陶缸的家庭都會來這裡自己製作陶缸,陶正部的人則在這裡指導族人和管理族人。

陳華也在這裡觀摩學習,他還是第一次見識到燒製這麼大個的陶缸。

“你們記住,未乾陶缸的底部要用草蓆墊住。”

“陶缸一定要圓,這樣在燒製的時候才不容易碰壞。”

“打碎的貝殼和陶碎片都能用來作製陶缸的熟料,這樣製作出來的陶缸才會更結實耐用。”

“陶缸的表面要用貝殼打磨光滑平整,還要刷上這種糊。”

“陶缸要徹底晾乾才能燒,等那批陶缸出來了,就輪到你們的了。”

部落的陶正在認真地教導眾人燒製陶器,眾人都認真地聽著,陳華也不例外。

部落外面,有人在這邊製陶,有人在那邊曬糧食。

現在沒有水泥地,很多人都是隨便找一塊乾燥的泥地曬糧食,有條件的會用草蓆或獸皮墊著曬,人們都很清楚,只有徹底乾燥的糧食才能儲存得更久。

那些試種的紅薯土豆曬乾表面後,也會藏起來,玉米就比較簡單,直接掛在屋邊或串起來掛在木竿上曬制。

整個部落呈現出一副蒸蒸日上的面貌。

忽然,在遠處巡邏的獵手慌張地跑了過來。

“族長,族長。”

“那邊,東南面有一隊自稱是昆吾國的軍隊前來,他們派了一小隊人過來,說是要與我們換些新鮮的蔬菜。”

“昆吾國?什麼東西?”

很可能是夏朝的方國之一。

陳華連對旁邊的人命令起來。

“你,快去叫洛寧長老過來。”

“你,快去通知洛熊組織獵手戒備。”

“你,快去通知所有在外的人全部返回部落。”

面對著這個昆吾國,陳華不禁緊張起來,因為他看過夏朝的地圖,他記得有在洛氏東南方向幾百裡外有一座大城邑就叫“昆吾”,這可是夏朝的要城市之一,實力與斟鄩城同一等級。

而洛氏也只是斟鄩城管亥下的一個小小氏族,可見這個昆吾國並非等閒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