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現代土爐與新陶器的製作(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時,報時的雞在鳴叫,整個部落也從沉靜中慢慢熱鬧起來。
一些部落人捧著陶罐漱口洗臉,各家的女人們捧著個三足大肚的鬲在家門口煮粟米粥,條件好的家庭便會放入魚乾同煮,粥食是部落人們的主食。
各家人吃過飯後,就有人大喊著通知部落人到廣場集中,大家開始新的一天的勞動分配。
榮升為長老的陳華現在不用親自去捕魚了,但他卻要負責部落的漁業,每天安排漁民到合適的河流工作,還有就是他要改進漁具,漁網現已私有化,只要漁民上交夠足夠的魚,便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漁網,這也是資源分配之一,畢竟製作漁網的工人也要吃飯。
帶回來的蒼舒氏女人已大多與本族男子結合,住在一起,其餘的則寄住在其他人的家裡。
而那100個黑山族人則是被綁著手腳,為部落開墾土地,晚上就分開睡在臨時搭建的草棚裡,有專人和犬看守。
很快,眾人在族長和長老的安排下,都知道了今天自己的任務,陸陸續續地去工作。
陳華經過幾日的思考設計,終於想到了要製作什麼炊具了。
現在部落的人還用鼎、甑(zeng)、甗(yan)、鬲i)等奇怪的炊具,這些都是能直接放在火堆裡煮的。
要是直接砌土灶…顯然很不現實的,家裡根本沒那麼大的地方,所以他思前想後,便想起了農村那種燒柴的移動紅土爐,這種爐體積小,方便移動。
至於炊具也簡單,比如無腳的那些的炆燉肉的陶鍋、熬湯的煲、帶嘴的藥煲、煮水的陶壺、還有煮飯的飯煲。
來到部落的陶器作坊,正好今天有幾個族人在開工。
這些工人是族長安排在這工作的,他們除了製作陶器外,還負責採集石塊、陶泥等資源,族長有時候會給他們銅幣,他們可以到部落倉庫那裡換取食物和其它工具,顯然,夏代人們的私有制已經做到了分工合作,進而產生了貨幣,夏朝的貨幣就是貝幣。
這幾個族人是3男2女,年齡都比較大,個個穿著獸皮,赤腳,扎著頭髮,他們蹲在作坊裡轉動陶輪製作陶器,或是搓泥、和泥。
作坊的一側是一個陶器倉庫,裡面都是些已經燒製好的陶器,擺在地上,雜七八亂,雖然擺放得雜亂,但有些陶器做得比較精緻,甚至還上釉、出現多種顏色的彩陶。
現在,他們在製作著新一批陶器,不遠處的地上還放著很多正在晾著的未燒陶器。
陳華站在作坊門口觀察了會,一名穿著獸皮的胖女子就走上前,笑道:“華長老,你是來購陶器的嗎?”
陳華想了想,便說:“是啊,我想看看你們的陶器。”
“跟我來...”
胖女子帶著陳華來到倉庫裡,胖女子介紹道:“隨便看,小的陶器5貝幣、中的10貝幣、大的15貝幣,還有些更大的陶缸在後面的大棚裡,你是長老,不用給貝幣,你看中哪件就拿吧...”
部落流通貝幣,這些製陶工人除了每月上交一些貝幣給族長外,其餘平時所得的報酬便是他們的生活費,這是分工的表現。當然,有時候部落的分工出現了問題,族長就會額外給錢協調,維持部落的運作,貨幣只是個媒介。
這屋子裡的陶器大部分都是帶腳的古代陶器,當然也有些是碗杯碟等的盛器,但陳華並不需要這些陶器,他需要的是無腳的炊具和土爐。
“這些陶器都沒有適合我的。”陳華連問道,“我能跟你們一起製作陶器嗎?”
“能,你是長老,肯定能。”胖女子笑道,“正好呀,我們做完這一趟陶器就要入窯。”
也對,部落平時的陶器都是一批一批地燒,根本不可能為燒一兩件陶器而開窯。
“我不會造陶器,你們能教我嗎?”陳華誠實地問道。
“可以可以。”胖女子很熱情地招呼陳華去製作陶器的地方,“陳華長老說要跟我們一起做陶器,他不會造陶器,我們要教他...”
“是啊是啊...”陳華連點頭,沒想到現在的部落人這麼熱情...這麼耿直,不過這也沒什麼...
作坊這裡有兩個人是負責和泥和打下手,其餘三人是負責製作陶器。
這三人可以說是真正的師傅,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就是這個陶器作坊的隊長,叫洛陶,因為他是負責部落陶器的製作,所以他叫陶,據說在一些部落方國或夏王朝內,有專業的官職叫“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