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別說李世民不信了,在場所有人都不信。

李承乾能造出便宜紙不假,但其遠在大漠,身邊能有幾個識字的?怎麼可能抄寫如此多的書籍發行?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李承乾手裡有印刷書籍的雕版。

雕版這東西的製作費時費力,大漠之中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

而且這書上還有杜正倫的全新註釋,因此這雕版肯定不是從長安帶走的。

唐儉也只能硬著頭皮解釋。

“啟稟陛下,太子可能不知用了什麼辦法快速製作出了雕版,從而印刷書籍吧。”

李世民依舊臉色鐵青,他就不明白,自己這個逆子,以前在就知道吃喝玩樂。

這怎麼跟自己大逆不道一番跑到大漠後,還成精了啊?

而且這本《五經正義》開篇就寫著兩首詞,一首是曹子建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另外一首則是個打油詩。

父在囚中淚滿襟,兒立門前心難捨。白髮蒼蒼老父親,兒願替父坐囚中。

把這兩首詩寫在《五經正義》開篇,然後給天下讀書人看,這是什麼意思!

李世民現在要是能見到李承乾,肯定大聲質問,如此做對他有什麼好處?

同時他心裡更加著急將其捉拿回長安。

畢竟光的增加戰馬行軍距離的秘密和造紙術,已經讓他日思夜想的想要得到。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現在只要出了皇宮,溜達個幾圈,弄不好就能見到他的“好”兒子。

現在當務之急,是絕不能讓這個《五經正義》繼續傳播,當即聲音冷冽道。

“顏師古、孔穎達、虞世南,朕命你們三人一天之內寫出《五經正義》全新註釋。”

說完看向唐儉:“你帶領戶部全力配合弘文館三位學士,抄寫最新註釋的《五經正義》,價錢也定在五十文!”

這價錢加上是手抄,可得虧將近二十倍的人力物力,不過看李世民這樣是要豁出去了,唐儉只能無奈領命。

“臣遵旨。”

顏師古、孔穎達、虞世南三人倒是無所謂,一天內寫出註釋對於他們這種飽學大儒也算不得什麼。

“臣等遵旨!”

下朝後,所有重臣依舊留在太極殿,不過卻不是因為五十文的《五經正義》。

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對輿論戰的威力還沒有太大認知,覺得不過也是疥癬之疾。

眼下他們有一件更為要命的事要馬上商量出對策。

朝廷對外的情報收集和匯總向來是由尚書令負責。

但上一個中書令房玄齡被罷黜全部官職,新的還沒任命,所以這事情就落在了高士廉頭上。

高士廉躬身道:“啟稟陛下,根據遼東方向傳來可靠訊息,淵蓋蘇文借設宴勞軍,殺重臣數百名,而後入王宮殺死榮留王並將其分屍,如今他已經扶植其侄高藏為王,封自己為大莫離支總攬高句麗一切軍政!”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大唐對於周邊國家的國內軍政民生自然時刻有關注。

淵蓋蘇文這人狼子野心,而且文武全才,這種人統領高句麗,都不用想,肯定會給大唐造成極大麻煩。

“而且……”高士廉有些欲言又止。

李世民見狀道:“有話但說無妨!”

“遵旨,昨天我們在高句麗的探子傳來訊息,說淵蓋蘇文已經派人跟太子聯絡。”

這訊息其實李世民已經得知了,所以他下朝才將這些重臣留下,因為這是他最害怕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