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隨身佩刀,沒頭沒腦地照著拔灼就砍,鮮血頓時四濺。

拔灼發出了殺豬般的慘叫:“啊……別……別砍了,我跳……我跳。”

見狀,李承乾明白這人服了,揮手示意北向輝停手。

“好了,帶他去療傷吧,別讓他死了。還有這些俘虜,別餓死了就行,過一陣孤有用。”

“報……啟稟殿下,哨騎發現,有千人左右人馬正朝咱們這邊而來。”

這話讓在場幾人有些詫異。李承乾摸了摸下巴,難道是夷男可汗來救自己大兒子的?

不過就帶一千人來,這哪是救人,分明是自投羅網。

但無論如何,人家都到家門口了,想什麼也沒用,打了再說。

三人已經做好出戰的準備,全都盯著他。

“君集、向輝,你們倆剛回來,就先歇一歇。”

“仁貴,你率領兩千人馬出去看看!如是敵軍,不必請示,格殺勿論!”

“遵命!”薛仁貴領命後,便前去調兵。

“君集、向輝,你們馬上將兵士收攏回城,俘虜也安排關押。”

“遵命!”

而後,李承乾走上城頭觀戰。

很快,城中戰鼓轟鳴,薛仁貴帶領兩千人馬以雷霆之勢衝出城去。

不到片刻,雙方人馬便照面了,不過卻並沒有廝殺,而是在交談著什麼。

這讓李承乾心裡升起一股要發財的感覺,難不成是淵蓋蘇文真給自己送開拔糧草來了?

但轉念一想,當即否定了這個想法。不說高句麗不可能穿過唐軍防線,單是兩地距離上千裡地,時間上根本不可能。

這時,遠處捲起一股沙塵,而後只見薛仁貴率領人馬返回。

李承乾見狀,壓下心中不解,下城返回帥帳,同時將侯君集、北向輝、杜正倫等人都叫來。

帥帳內,他麾下文武基本上到齊了,分列兩排。

過了一會兒,薛仁貴的聲音在帳外響起:“啟稟殿下,對方說跟您有要事相商。”

“進來吧。”李承乾說完,薛仁貴便帶著兩個人進入帳中。

其中一個是上次來見他的那個高句麗使者,另外一個則是一個老者。

此人雖然也是一身高句麗人的打扮,但李承乾敏銳地發覺這人身上有一股他熟悉的氣質,怎麼說呢,有點像他老師孔穎達。

高句麗使者側身讓開一步,示意老者上前。

那老者鬚髮皆白,面容清瘦,眼神卻炯炯有神,步履雖緩,卻透著一股子從容不迫的勁。

只見他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左右環視一圈,而後捋了捋鬍鬚,開口道:“老夫觀殿下文武兼備,可真應了那古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話一落,李承乾後背冷汗刷的一下就下來了。就這人的架勢、氣質和說的這話,都不用想,百分之百是以儒學傳家的五姓七望出來的人。

這弄不好真是給他送糧草來的,不過根據時間,這糧草不可能是高句麗送來的。

那肯定是五姓七望籌集出的糧食,但他們是怎麼穿過唐軍層層防線的?

頓時,他腦中閃過前世看過的《資治通鑑》中唐紀的一段話。

說李世民征討高句麗之戰中,“高麗遣兵擾我糧道,燒我糧草,軍食乏絕。太宗怒,命諸將分兵擊之,然高麗兵出沒無常,未能盡剿。”

當時看這段話時,就覺得李世民是真缺心眼,怎麼跟袁本初似的,糧草大營不派重兵把守,還被人燒了,想來是晚年糊塗了。

但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結合上次崔家能讓一個行軍司馬矯詔這事,邊軍可能都被滲透成篩子了。

想到此處,他心底不由打起十二萬分小心。

他輕輕端起桌上蓋碗,喝了口水,以掩飾自己內心的震驚,然後才緩聲道:“呵呵,老先生倒是頗有幾分眼力。”

老者見他一點不謙虛,眼底不由閃過一絲不屑,到底是胡人的種,一點不懂得我們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