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風雲莫測, 韶王父子已經被捕入獄, 胥九辭也守在天子身邊不敢離開半步, 那封密信之後, 趙幼苓能收到的訊息就徹底斷了。

她派了人, 先回汴都打探訊息,自己與呼延騅在後前行。

這日,天邊才翻過魚肚白。

夫妻倆就已帶著人馬從路邊的小客棧出發,繼續往汴都去。

路上並無什麼異常, 不過都是些尋常的百姓,走來行往。

到半路,忽然聽到身後馬蹄聲。

兩人稍稍留心,命身後人馬往一側靠,就見後頭官道上煙塵滾滾, 幾匹快馬飛馳而來。

馬蹄聲如奔雷, 轟轟作響。

領頭一人風馳電掣, 奔到他們跟前,不等馬停穩, 當下翻身下馬, 跪在地上就是一個抱拳:“殿下,將軍,北境有急報!”

是呼延騅留在北境的一名親兵。

趙幼苓心下一突:“出了什麼事?”

親兵抱拳一拱,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雙手託舉送到她面前。

趙幼苓伸手拿過,幾下展開。

親兵口中稱此為急報, 但實際上,這是一封戰報。

邊境戰事起,北境雖不是首沖之地,但情形瞬息萬變,薛大頭當了指揮使,一面命人不要放鬆警惕,時刻當心外頭吐渾突襲,一面命人趕緊沿著官道去追呼延騅等人,告知戰事。

吐渾先前在滄州折損了兩萬兵馬,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兵力。沒有休養生息,眼看著冬日漸臨,竟直接捲土重來。

只是這次,沒有再挑北境入手,而是將目光對準了由英國公鎮守的邊境寧川。

寧川是大胤當年幾番退讓後新成的軍事要塞,竇鳴等一眾老將在寧川一帶抵擋了吐渾來勢洶洶的功績,又將吐渾趕出邊關,保下自寧川起邊關一帶百姓安危。到英國公去後,寧川防線再度加固,朝中人人以為那是邊關最堅不可摧的壁壘。

只要寧川不破,大胤絕不會再受戰火侵擾。

但這一次,吐渾繞過了寧川防線的正面,從側邊突襲,以吐渾鐵騎為首,領十萬大軍,殺進了毫不知情的寧川。

不過是短短數日,寧川被破,以英國公為首的武將誓死保護百姓撤離寧川城,不得已將邊關要塞拱手讓人。

之後吐渾氣勢洶洶,一路往前,所到之處,幾乎是逢城就攻,一日不破就兩日,兩日不破就三日,不攻下城池誓不罷休。

也許是吐渾這次有了投石機這樣的大殺器,大胤守軍兵敗如山倒,節節敗退。

趙幼苓接到戰報的時候,吐渾的大軍已經攻破了又一座城池,再往下,許是不用半個月,就能攻到江南。

江南沿海一帶的戴家軍已被另外收編,餘下各地的守軍鮮少有過於吐渾鐵騎相遇的機會,便是戰場也從未上過。

軍備廢弛,只怕等吐渾大軍真到了江南,便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了。

從北境來的戰報能這麼快送到他們的手上,想必朝中如今也得到了訊息。可著一路,趙幼苓尚未見到任何部隊往前線趕赴的影子,一時間心下竟生出了不可思議的想法。

“太子……是不是沒打算往前線增兵?”趙幼苓咬著唇,把信遞給了呼延騅。

呼延騅看完,臉色發沉,看她一眼:“這一路過來,不見兵馬,如果朝中知情,恐怕是打算靠著前頭那些守軍守住前線了。”

趙幼苓回頭,看著官道稍遠的地方,那裡仍舊有百姓不斷來往,風平浪靜,就好像前線的戰火紛飛與此地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吐渾不可能只攻寧川一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