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二人這番話,楊延裕將兩人攙扶起來道:“希望你們能記得今日所的這番話。”

曼古拉及博野男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道:“吾等以長生起誓,若背叛將軍,不得好死。”

楊延裕微微一笑道:“兩位酋長的忠心我已然明白,希望日後我們合作愉快。”

待的曼古拉及博野男離開以後,李靖不解地問道:“不知將軍為什麼要插手突厥內部事務呢?”

聽得李靖這番話,楊延裕緩緩道:“只有讓攝圖繼承突厥可汗之位,才能保證我大隋朝北方平安無事。”

李靖耷拉著腦袋,若有所思地道:“將軍所言甚是。”

楊延裕輕輕拍了拍李靖的肩膀道:“或許你現在不明白我這樣做的道理,或許你認為我揹著朝廷與曼古拉及博野男私下約定成章,乃是不臣之舉,但是我要告訴你,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籌劃好的。”

作為李靖來,或許並不理解楊延裕這番做法,畢竟私下裡聯絡番邦外族的人,那可是形同於謀逆。

故此李靖才詢問楊延裕為何要插手突厥的內部事務。

只是得到楊延裕這番話莫名其妙的回答,李靖眉頭緊鎖,到底因為什麼事情,需要提前籌劃呢?

楊延裕沒有,李靖也不好繼續詢問,畢竟楊延裕不肯定是這件事情太過重大,不方便告訴自己。

看著李靖眉頭緊鎖的樣子,楊延裕長處一口氣道:“或許我現在的這些話,你不明白,或者聽不懂,但是以後你肯定會明白的。”

李靖之前對於楊延裕的瞭解,僅僅停留在楊堅壽辰上一舉打敗諸多番邦外臣。

自從跟隨楊延裕參戰以來,楊延裕製作了馬鞍,馬蹬,率領三千士兵抵抗突厥七八萬大軍三的攻打,這些都讓李靖感到不可思議。

原以為這個出身貧寒的人,能戰勝番邦使臣不過是巧合,誰曾想楊延裕又製作出來馬蹬這種新奇的事物,這就讓李靖對於楊延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靖有些惆悵,自己作為將門之後,自熟讀兵法韜略,習得十八般武藝,竟然比不過一個楊延裕。

李靖惆悵不已道:“作為將門之後,我李靖自熟讀兵法韜略,習得一身武藝,原以為這下間不如我的人很多,可自從遇見將軍之後,我才發覺我看了下英雄,從此之後,我必將兢兢業業,向將軍學習。”

楊延裕輕輕拍了拍李靖的肩膀道:“相信我,未來你一定可以重振祖風。”

聽得楊延裕這番話,李靖沒來由感到心中一暖。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是微妙,當然這的是男女關係。

而男人和男人之間的關係,度過生死,共患難之後,變得尤為深厚。

可能楊延裕與李靖就是這樣,兩人以前只是上下級關係,分數在同一個戰壕裡。經過這麼多的事情,兩人之間的關係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楊延裕對李靖出這些話之後,開拓了李靖的視野,豐富了李靖的內心。

此處不再多言,諸位看官需慢慢體會。

話翌日清晨,楊延裕率領大軍就此返回達蘭城,縱馬疾馳三之後,大軍終於到達達蘭城下,只是瞧著城牆之上,嚴陣以待的長孫晟,楊延裕有些鬱悶,想來元帥是將自己當做敵軍了。

城門下,曼古拉雙膝跪地衝著長孫晟道:“東突厥拔悉密部落部落酋長曼古拉見過大隋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