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人來說,最常用的呼吸頻率,是每分鐘818次,通常在每分鐘12次左右。

而觸發的模式,就是什麼樣的條件下會啟動呼吸機的通氣功能。

這種出發通常分為呼吸機自動觸發以及病人觸發模式。

這種觸發的原理通常分為壓力觸發和流速觸發。

壓力觸發,就是病人吸氣時氣道內壓力降低,呼吸機檢測到此壓力變化而啟動送氣,從而完成同步吸氣。

而流速觸發,指的是在呼吸機環路內輸送一恆定的持續氣流,由微機檢測呼吸回路中入口和出口兩端的氣流流速,當兩端氣流流速差值達預定水平時即觸發呼吸機送氣。

單純從敏感度來說,流速觸發要比壓力觸發敏感的多得多。

而潮氣量,指的就是每次呼吸時吸入或撥出的氣體量。

它之所以叫做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呼吸交替似潮水漲落而得其名。

<)。

而潮氣量的大小取決於呼吸肌收縮的強度、胸和肺的機械特性以及機體的代謝水平。

在運動時,人的潮氣量會增大,最大可以達到肺活量大小。

<kg,根床及血氣分析結果適當調整。

再就是,一次完整的呼吸,是由吸氣和呼氣兩個部分組成的。既然是由吸氣和呼氣來決定的,那麼就一定存在著吸呼比。

將各種引數調整完成之後,呼吸機的調整工作也還並沒有完成。

因為還有根據患者的情況,再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劉宏看著呼吸機上的引數,信手調整著。

調整完了呼吸機,劉宏再次坐在了旁邊,開始靜靜地等待著。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情,也就是艾佳琳醒來。

畢竟長時間的體外迴圈,還有二次開胸手術,都讓艾佳琳術後的狀態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艾佳琳身上。

終於,艾佳琳的身子輕輕打了一個哆嗦。

這是寒戰。

很熟悉的寒戰。

看到這個情況,所有人的心頭都是一喜。

因為寒戰,往往預示著患者快要醒過來了。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艾佳琳的手,終於微微動了一下。

一直緊閉的雙眼,也隨之緩緩睜開。

看著睜開眼睛的艾佳琳,劉宏和鄭毅他們強忍著身上湧上來的疲憊,紛紛來到了艾佳琳的床頭。

檢查完畢,確認艾佳琳恢復的狀態良好之後。

為了不打擾艾佳琳的休息,所有人都沒有在病房裡歡呼雀躍。

只不過欣喜的表情卻已經掛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

艾佳琳,暫時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