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前十名的名單中,高原也赫然在列。

至於之前在省賽的時候把何傑給成功擠兌下去的方巖,這一次則是名次排到了很靠後的位置。

畢竟方巖的實力雖然可以,但是也只能勉強算得上是中規中矩。

能夠殺進全國比賽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如果想要在全國比賽中取得一個好名次,那幾乎就是痴心妄想了。

不過,那位高原可就不一樣了。

在一開始就憑藉著介入手術殺進了全國比賽的高原,在全國比賽的舞臺上,再次展現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不過這一次,他挑戰的是一個更高難度的病歷。

這一次,這位患者是一位曾經做過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的患者。

這位患者的歲數也很大,是一位88歲的老人。

在15年前,這位老人就因為主動脈瓣的嚴重關閉不全,而做了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的連線處。

當左心室收縮時,主動脈瓣開放,血液經過主動脈瓣流入主動脈。

當左心室舒張時,主動脈瓣關閉,這時主動脈的壓力高於左心室的壓力。

由於密閉的血管和血管的彈性產生舒張壓,主動脈瓣關閉之後,心室進入舒張期。

在舒張期的時候,血液經過冠狀動脈灌注心臟,給心臟進行供血。

這是心臟正常的一次跳動過程。

然而,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左心室收縮期向主動脈排血,舒張期血液倒流入左心室。

這就造成了一種情況發生。

在正常狀態下,在左心室的舒張期,人的左心室所接收的原本就只有從左心房流過來的血液。

但是,在發生了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之後。

左心室在每次心臟舒張期需要接收的血就不僅僅只是從左心房來的血液了。

除了正常左心房流到左心室的血液之外。

左心室還會接收到從升主動脈倒流會左心室的血液。

這就會使得人的左心室所接收的血液量增加。

這種情況,用學術語言,叫做左心室的負荷增加。

而心臟的負荷又分為兩種,用專業語言分別叫做前負荷和後負荷。

前負荷是指心肌收縮之前所遇到的阻力或負荷。

心臟的前負荷也稱為容量負荷,是指心肌收縮之前的負荷。

具體指的是心室舒張末期容量或者心室舒張末期室壁張力的反應。

前負荷增加的時候,心肌初長度增加,心肌的收縮力增強,每搏輸出量就會增強。

而心臟的後負荷也稱為壓力負荷,是指心室開始收縮射血時所遇到的阻力。

決定後負荷的最主要因素是動脈血壓。

外周阻力增大,主動脈壓力升高,心臟需要做更多的功才能夠搏出相同的血量。

而人的右心因為要接受全身回來的血液然後送到肺裡進行氧合。

所以人的右心需要接收大量的血液,所以人的右心對於容量負荷的耐受程度就比較強。

但是正所謂有得必有失,人的右心室對於壓力負荷的承受能力就比較差。

而人的左心因為要將血液都射到動脈當中,因此射血的時候需要克服動脈自身的阻力。